4.血清學檢查特異性抗體第1周末可達高峰,尤以特異性IgM上升為快,陽性者可做出早期診斷。中和抗體在起病時開始出現,持續時間長,並可保持終身,雙份血清效價4倍以上增長者可確診。補體結合抗體持續時間較短,平均保持二年,本試驗操作簡單,但特異性低,恢複期陰性可排除本病。如補體結合試驗陰性而中和試驗陽性常表明既往感染,兩者均陽性表明近期感染。近年來采用已知抗原的免疫熒光法檢測抗體,有快速診斷價值。
[鑒別診斷]
(一)頓挫型應與流行性感冒和其他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鑒別。
(二)無癱瘓型易與其他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EB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致的中樞神經係統感染相混淆,有時臨床不易鑒別有條件者可做血清學檢查或病毒分離,以資鑒別。
(三)癱瘓型應與下列疾病鑒別。
1.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Acutepolyneuroradiculitis,Guillain-Barresyndrome)本病好發於年長兒或青壯年,常不發熱,亦無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弛緩性癱瘓逐漸發生,呈對稱性,由遠端向近端蔓延,呈對稱的襪子或手套式分布的感覺障礙,常伴有神經癱瘓,且可影響呼吸。恢複迅速而完全,少見後遺症。腦脊液早期即出現蛋白細胞分離現象。肌電圖有鑒別意義。
2.急性脊髓炎(Acutemyelitis)病灶平麵以下有明顯的感覺和運動障礙,對稱或不對稱,可由腳、腿上升達軀幹,感覺障礙平麵與正常皮膚間有感覺過敏帶。膀胱、直腸機能障礙明顯,癱瘓早期呈弛緩性,後期可為痙攣性,病現反射陽性。腦脊液一般無變化或奎肯試驗提示不同程度的梗阻。
3.家族性周期性麻痹(Familialperiodicparalysis)呈周期性發作的四肢軟癱,近端較重、左右對稱,全癱或輕癱,1~2小時內達高峰。本病好發於成年男性,不發熱,腦脊液正常,發作時血鉀降低,補鉀後迅速恢複。
4.白喉後麻痹(Postdiphthericpatalysis)數周前有明顯白喉及重度中毒症狀,先有眼肌、軟齶和咽肌麻痹。而後漸及四肢。癱瘓進展緩慢,多為對稱,腦脊液正常。
5.其他腸道病毒感染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可引起弛緩性癱瘓,但一般癱瘓範圍小、病變程度輕、不流行、無後遺症。有賴於病原學和血清學鑒別。
6.流行性乙型腦炎與腦型脊髓灰質炎易混淆,根據流行特征、接觸史、腦脊液檢查,血清補體結合試驗等協助鑒別。
7.假性癱瘓由於骨折、骨髓炎、關節炎、骨膜下血腫等所致肢體活動障礙,但無神經受損者,稱為假性癱瘓。根據病史、查體及X線檢查可鑒別。
[治療]
(一)無癱瘓型
1.臥床休息至少至熱退後1周,避免不必要的手術及注射。
2.肌痛和四肢項背強直者局部給予濕熱敷,以增進血液循環,口服鎮靜劑,必要時服鹽酸呱替啶及可待因,減輕疼痛和減少肌痙攣。
3.靜脈注射50%葡萄糖液加維生素C1~3克,每日1~2次連續數日,以減輕神經水腫。
4.對發熱較高,病情進展迅速者,可采用丙種球蛋白肌注,以中和血液內可能存在的病毒。初量為9~12ml或更大,隔2~3日,每日1次,每次3~5ml。
5.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強的鬆、地塞米鬆等有降溫,減輕炎症和水腫等作用。可應用嚴重病例,療程3~5日。
6.中藥治療常用方劑:葛根、勾藤各12克,黃芩、銀花,連翹、玄參、鬱金、桑寄生各9克,仙天脾、滑石各6克,3歲以下減半煎服。
(二)癱瘓型
1.患者應躺在有床墊的硬板床上,注意癱瘓肢體的護理,避免外傷受壓,置於舒適的功能位置,以防產生垂腕垂足現象。有便秘和尿瀦留時,要適當給予灌腸和導尿。
2.促進神經傳導功能的恢複,可選用:①地巴唑舒張血管,興奮脊髓,成人為5~10mg,兒童為0.1~0.2mg/kg,頓服,10日為一療程。②加蘭他敏有抗膽堿酯酶的作用,成人為2.5~5mg,兒童為0.05~0.1mg/kg,每日肌注1次,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大,20~40日為一療程。③新斯的明成人0.5~1mg/次,兒童為0.02~0.04mg/kg/次,每日肌內注射1次。7~10日為一療程。④其他維生素B1、B6、B12,穀氨酸等有促進神經細胞代謝的作用,可酌情選用。
3.中藥治療可選用獨活寄生湯加減。
4.呼吸障礙及吞咽困難的處理呼吸肌麻痹可采用人工呼吸器,必要時采用氣管插管正壓給氧或加壓麵罩給氧。呼吸中樞損害,可用膈神經電剌激方法治療。咽肌麻痹致分泌物積聚咽部時,應予體位引流,並用吸引器吸出咽部積液,上氣道阻塞時可行氣管切開術。
5.循環衰竭的防治注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采用有效抗生素,控製繼發感染。休克發生後,應按感染性休克處理。
6.排尿障礙時,指壓關元穴或用氯化甲酰膽鹼(卡巴可)0.25mg肌肉注射,3~4次/日。必要時導尿。
7.恢複期及後遺症期的治療可酌情采用:體育療法、針刺療法、推拿及按摩療法,理療及拔罐療法,穴位刺激結紮療法,中藥熏洗及外敷療法,必要時行矯形外科處理。
[預防]
一、管理傳染源早期發現患者,及時隔離治療,一般自發病之日起至少隔離40日,最初1周應同時強調呼吸道和消化道隔離,1周後單獨采用消化道隔離。密切接觸者應接受醫學觀察20日。健康帶病毒者被檢出之後,應按患者要求隔離。
二、切斷傳播途徑患者的糞便和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汙染的物品必須徹底消毒。搞好衛生,消滅蒼蠅,加強飲食、飲水的糞便管理。
三、保護易感者
(一)主動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