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會說,出色與我無緣,能維持現狀就不錯了,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業可能隻屬於別人。但凡事往往是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如果我們隻願意做出維持現狀的努力,那麼我們的這點努力就可能連現狀都無法維持。而且,平凡不等於平庸。很多人都是像我們這樣,並沒有多少卓越的才華和驚人的天賦。但他們的心裏有著美好的夢想,他們為此勇敢前進,不斷地探索、解決問題。也許他現在還沒有多少成就,但是就靠著這樣的日積月累,他們已經開始令人刮目相看了。
1948年,牛津大學舉辦了一個“成功秘訣”講座,邀請到了當時聲譽已登峰造極的偉人丘吉爾來演講。三個月前,媒體就開始炒作,各界人士都翹首以盼。
這一天終於到來了,會場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全世界各大新聞機構都到齊了。人們準備洗耳恭聽這位大政治家、外交家、文學家的成功秘訣。
丘吉爾用手勢止住大家雷動的掌聲後,說:“我成功的秘訣有三個: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放棄!我的演講結束了。”
說完丘吉爾就走下了講台。
會場上沉寂了一分鍾後,才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
沒有失敗,隻有放棄,不放棄就不會失敗。
然而,現實中的大部分人總是在稍做嚐試後就轉投他處,或者在披荊斬棘了一段路程後因希望渺茫中途放棄,或者曆經艱辛後在最後關頭功敗垂成!我們也渴望成功,我們也願意做出一些努力,但我們缺乏不成功誓不罷休的決心和破釜沉舟的堅定!我們總是猶豫退縮,把自己的失意與別人的成功不負責任地歸結為命運的安排。可是天生無才的劉阿鬥,雖然有諸葛亮絕世之才的協助也終未成霸業,可見主觀的意誌是決定因素,而假如我們不願努力,老天又能幫我們什麼呢?
“愚公移山”的故事發展至今天,人們看法不一,甚至有很多人叫囂著“愚公真愚”,認為“愚公精神”不應提倡。他們的理由是如果不是兩位大仙幫忙,而真靠人力去搬,把幾代人的生命都耗在未來不可知的事情上又有什麼意義呢?乍一聽,這話真的有些道理。生命何其短暫,幹嗎把一生都耗在一件沒有著落的事上呢?可是我們稍微推敲一下就可以看出其中的漏洞來了。想當初,如果劉備沒有愚公的那點傻勁、韌勁,沒有“三顧茅廬”地請求諸葛亮幫忙,一個隻想在亂世裏躬耕於壟畝,不求聞達於諸侯的諸葛亮又怎麼會跑去做劉備的智庫呢?
因此,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對於困難和挫折,我們都應該不把它們放在眼裏,堅毅地直衝目標。我們要敢於讓自己的決心像高山一樣堅定,失望和沮喪的情緒不能動搖它,別人的冷眼旁觀不能削弱它,外界的艱難險阻也不能阻擋它!在與困難的鬥爭中,我們會隨之強大起來,最後,就連我們自己都會為自身如此迅速地成長感到驚訝。反之,如果我們一遇到困難就畏懼退縮,我們的自信與勇氣也會隨之逐漸消退。
請記住,成功不可能唾手可得,它需要你經驗的積累、閱曆的豐富,更需要的是堅強的意誌。世界上沒有哪一條路是一帆風順且沒有一點挫折的,隻有擁有了堅強的意誌,才能不懼任何挑戰,堅持到成功降臨的那一天。
6.機會緣於勤奮
運氣往往被一些人視為事業不順的原因,這是毫無道理的。成功者之所以能在事業上有所成就,隻是因為他們能為了自己的工作付出不懈的努力。
被奉為“推銷之神”的原一平,身高隻有1.45米,貌不驚人,可是在日本的人壽保險界他連續15年保持了業績第一。
原一平69歲時,在應邀參加的一次公開演講中,有人問他推銷成功的秘訣。他當場脫掉鞋襪,請提問者走到講壇上,說:“請您摸摸我的腳底板。”發問者莫名其妙,但也隻好照原一平說的做了。
原一平問:“什麼感覺?”
提問者回答:“您腳底的繭好厚啊!”
“不錯,我的腳繭特別厚,您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為什麼呢?”
“因為我走的路比別人多,所以腳繭特別厚。”
提問者這才恍然大悟,道謝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