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已經變成一種越來越稀缺的品質了。一些公司花費了大量心血對員工進行各種培訓,然而當他們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熟練了各種技能後,往往一走了之,有些甚至不辭而別。那些留在公司的員工則整天抱怨公司和老板無法提供良好的發展機會,將所有責任全部歸咎於老板。實際上,在管理機製良好的公司,員工同樣也不安分,跳槽現象也頻繁發生。因此,不得不使我們將根源所在轉移到員工本身的心態上來。結果發現,大多數情況下,跳槽也有公司和老板的責任,但更多在於員工對於自身目標以及現狀缺乏正確的認識,他們過高估計了自身的實力,以及對那些向他們頻頻揮手的公司抱過高的期望。
當這種風氣蔓延到整個商業領域時,許多具有一定忠誠度的員工也受到傳染而投入跳槽大軍中,使整個職業環境更趨惡化。
員工頻繁地跳槽直接受到損害的是公司,但從更深層次的角度看對員工的傷害更深,無論是個人資源的積累,還是其所養成的“這山望著那山高”的習慣,都使員工價值有所降低。這些人對自己的內心需求沒有認真的反思,對自己奮鬥的目標沒有清晰的認識,自然無法選擇自己的發展方向。
從職業生涯的角度,一個人要找到自己的目標,難免要調換幾種工作,但是這種轉換必須依托於整體的人生規劃。盲目跳槽,雖然在新公司收入能有所增加,但是,一旦養成了這種習慣,或許你就再也不能安心在一家公司工作了。
著名銀行家克拉斯年輕時總是不斷在變動工作,但是他始終目標明確——想管理一家大銀行。他曾經做過交易所的職員、木料公司的統計員、簿記員、收賬員、折扣計算員、簿記主任、出納員、收銀員等,但這些都是他有意地在為做一個大銀行家作鋪墊,換了一樣又一樣,最後才接近自己的目標。
對於人生之路,到達目的地的路不止一條,如果能在一個機構裏學到自己所需的一切學識和經驗當然很好,但大多數情況下需要經常變換自己的工作環境。麵對這種情況,必須懂得自己想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
“假如我每次換工作僅僅是為了多賺幾塊錢,恐怕我的將來早為現在一路斷送……我之所以換工作,完全是因為現在的公司和老板都使我無法再學到更多的東西了。”克拉斯說。
人們在跳槽時常常覺得很瀟灑,但是真正麵對工作時又是那麼無奈。一個頻繁換工作的人,在經曆了多次跳槽後,發現自己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一種習慣:工作中遇到困難想跳槽;人際關係緊張想跳槽;為了多掙一點錢想跳槽;有時甚至說不上什麼原因就是想跳槽,總覺得下一份工作才是最好的,似乎一切問題都可以用轉移陣地來解決。久而久之,自己不再勇於麵對現實,積極主動克服困難了,而是在一些看似很合情合理的理由下回避、退縮。這些理由無非是不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啦,老板不重視啦……對於缺乏忠誠度,凡事淺嚐輒止,一味逃避而頻繁跳槽的人來說,他們失去的不僅僅是經驗的積累,還有成功的機會。
現在的一些年輕人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就是缺乏忠誠度,總覺得以自己的智慧和才幹從事眼下的工作真是太委屈了。不能否認他們身上在某些方麵所具備的才華,但就因為他們心煩氣躁、凡事淺嚐輒止,很容易使他們的才華失去用武之地。而那些對工作忠誠度高的人即使在硬件方麵有所欠缺,也會在日常的一點一滴學習和積累中得到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