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忠誠煥發責任安心誠為可貴(1)(2 / 3)

事業就像車子,而工作態度就像車輪,如果你不讓車輪著地,那麼車子永遠也不可能駛向遠方。

2.報酬不是工作的唯一

報酬應該與工作業績成正比,這是大多數企業薪酬製度的一個基本原則;但對員工個體而言,如果每做一件具體的事情就要與報酬、待遇聯係起來,就會在無形之中助長消極的心態,並使任何強化工作責任心的努力都成為一句空談。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剛參加工作或者剛進入一個新公司的人,在尚未完全熟悉業務之前,就開始算計著哪個同事比自己的工資高,哪個同事比自己多得了幾十元獎金。這其實是一種沒有進取心的表現。

在他們的眼中,薪水就代表著自己的身價,自己的薪水比別人低了,就覺得在人前失了身價。他們的“遠大理想”,就是在走出校門之後盡快地成為年薪幾十萬元的總經理;或者在創業之初,就期待自己能像比爾·蓋茨一樣富甲天下。他們隻知道向老板索取高額的薪酬,卻不懂得踏踏實實地從小事做起。

這些想法無疑是錯誤的。你不妨研究一下身邊最富有的人的創業史。

在來到一家進出口公司工作後,史密斯先生的晉升速度快得出奇,這讓周圍所有人都驚詫不已。一天,史密斯先生的一位知心好友,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向他詢問個中原因。

聽了朋友的詢問,史密斯先生聳了聳肩,說:“這個嘛,其實很簡單。當我剛開始為杜蘭特先生工作時,我就發現,每天下班之後,所有人都離開了,可杜蘭特先生還會留在辦公室內,工作到很晚。我還注意到,在這段時間,杜蘭特先生總是會找一個人幫他做一些瑣碎的事。於是,我下班後便留在辦公室裏,在杜蘭特先生有需要的時候為他提供幫助。雖然沒有人要求我留下來,但我覺得我有必要這麼做。事實上,時間久了,杜蘭特先生就養成了有事叫我的習慣。這就是事情的經過。”

史密斯先生選擇在下班後留在辦公室僅是出於薪水的考慮嗎?當然不是。事實上,他確實沒有獲得任何物質上的獎賞。但正是由於他樂於付出,才得到了老板的賞識和晉升的機會。

隻為薪水工作的人往往缺乏更高的目標和更強的動力。正是因為充斥著這種隻為薪水工作的員工,職場上便出現了以下幾種不正常的現象:

(1)應付工作。因為總是覺得公司付給自己的薪水太微薄,隻為薪水工作的員工就認為有權對工作敷衍塞責,對老板抱怨不休。這種人在工作中缺乏激情,總是懷著應付的態度,能偷懶就偷懶,能逃避就逃避。在他們眼中,工作僅僅是為了對得起這份工資,而從來沒有將眼下的工作和自己的前途聯係起來,也從來不去考慮老板的想法和理解老板。

(2)到處兼職。為了補償心理上的不滿足,他們到處做兼職,有時甚至身兼數職。由於不停地在多種角色間轉換,長期處於疲勞狀態,他們的本職工作總是不那麼出色,能力也無法提高,謀生的路子越走越窄。

(3)時刻準備跳槽。他們往往抱著這樣的想法:現在的工作隻是自己跳到另外一個薪水更好的單位的跳板。所以,他們總是時刻準備著跳槽。而事實上,其中絕大多數人不但沒有越跳越高,反而因為頻繁地換工作,使很多公司出於防止泄露公司機密等的考慮,而不敢對他們委以重任。由於他們過分熱衷於“跳槽”,對本職工作總是三心二意,所以很難取得上司的信任。

所以,如果你隻為薪水而工作,隻把工作當成解決生存問題的一種手段而缺乏長遠的眼光,那麼,最終受害的可能就是你自己。因為,在對薪水斤斤計較的同時,你往往會和難得的機會和寶貴的經驗失之交臂。而這些比金錢更有價值。

眾所周知,在公司提升員工的所有標準中,員工的能力及其所做的努力是最重要的。一個能幹的、盡職盡責的員工,總會有獲得提升的一天。

當你看到一個薪水微薄的同事突然被提升到一個重要的位置時,請不要驚詫。因為在拿著和你同樣的甚至更加微薄的薪水的同時,他比你多付出了一倍甚至幾倍的努力。這就是所謂的“不計報酬,報酬更多”原理。

如果你想要成功,就應該對自己的工作抱有這樣的想法:我做這份工作,是為了生活,更是為了自己的未來。對我來說,薪水隻是一個極其微小的因素,薪水的多少不在我的考慮之中。對我來說,工作帶給我的最有價值的酬勞,就是在工作中獲得的大量的知識和經驗,以及潛在的步入成功者行列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