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橡已經發展到這麼大了,我們的下一步在哪兒,下一步是否還能成功?”所有互聯網企業發展都在擔心和憂慮的問題,千橡未能避免。
2007年,千橡旗下的斑馬網麵臨分拆。張啟科沒有多想,決定和的千橡另外一名高管一起,帶領斑馬網團隊走出千橡。此時的張啟科,剛好30歲的年紀。本土化和資金,這是張啟科帶領斑馬網團隊走出千橡遇到的最大問題。
斑馬網獨立之後,張啟科看好網絡客戶端的發展,於是給斑馬網定位在裝機一條龍服務上,公司的日常資金也是靠移動、聯通的合作支持資金維持。但是沒多久,資金問題顯現。
“還沒帶領斑馬團隊獨立的時候,我是抱著一個相信自己會成功的信念的,我也相信互聯網會給我們很多機會。”因斑馬網的產品服務不到位,運營商對產品方向不認同加上張啟科對市場過於樂觀的估計,合作不久就終止了,團隊陷入了資金稀缺的難題。張啟科明顯的感受到,自己對互聯網市場的預計,似乎過於樂觀和不切實際了一點。
“2007年到2008年之間,是我及整個團隊從理想到現實的一個階段。”如今,張啟科已經甩掉了之前所謂的大公司的原則、不切實際的幻想、對市場過於樂觀的估計,他已經更加注重現實的盈利和操作能力。
“中間我們也試著尋找融資,但是投資方對我們的資質和背景有質疑。”開張不久的斑馬網此時又不得不停下來,重新定位發展方向。張啟科和其他高管經過商討,決定將80多人的團隊分成8個小組,分別著手做不同定位的產品,包括行業資訊、遊戲類、廣告平台類等。要求是:規定的時間內要創造多少營收,完成不了就走人。
最後,隻有操作精準營銷的十幾人的小組留了下來。這,正是張啟科一直在尋找的本土化的產品。
“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瞬息萬變,也知道必須快速適應這種狀況。當你刹車不靈的時候,不要去想撞車了怎麼辦,而是要想辦法控製速度。不能接受就隻能去忍受了,誰都是一步步走過來的。”張啟科可以接受往前衝的漏洞,但是不能接受不往前衝。對互聯網,他仍然抱有激情。
確定精準營銷之後,斑馬團隊資金仍然是個難題。中間有3個月的時間,張啟科和其他同事沒有一分工資,但是,仍然“熬”過了那段最艱苦的日子。不斷地投入和滾動運營,斑馬傳媒靠著精準的廣告投放,最終慢慢取得了盈利,收入也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增長。2012年,斑馬傳媒增加了無線營銷平台,當年總營收達到曆年最高,突破一億元人民幣。
如今,張啟科仍然保持著“信息強迫症”和“愛挑毛病”的好習慣。無論身在何時何處,張啟科都喜歡掏出手機瀏覽各種行業資訊,每天保持上萬條的谘詢涉獵,還要分享給他的部下。他,也還是以前的那個“技術男”,斑馬傳媒技術部的所有產品,他都要體驗,隻要他體驗了都會被查出問題。
張啟科說,別人評價斑馬傳媒的成功都說是七分運氣加三分努力,自己很認同這個說法。“運氣”,其實就是他一直在等待的時機,他等到了;他也有一個互聯網的夢想和信仰,他始終相信互聯網,並付出行動證明自己的相信。於是,他成功了。
博納通成副總裁劉明敏:享受創業心態的多麵手
文:速途網編輯部
速途網小西訪談室第76期小西的話:互聯網本就是風雲變幻的江湖,在這個布滿“血雨腥風”的地方,有一個人始終能保持著最初創業時的熱情,憑借獨有的自學能力完成軍人、記者、策劃人到職業經理人多種角色轉變,他就是博納通成副總裁劉明敏。
職業軍人的“華麗轉身”
你願意一輩子都做個創業者嗎?
這是采訪完劉明敏後,筆者對見到的第一個人最想說的話。
劉明敏,年少時便從南京政治學院特招進部隊做了軍事記者,從事軍事報道工作,部隊轉業之後,進入廣東電視台上海站任高級記者,負責華東地區的社會新聞采編,作品曾被選入中央電視台播放。從關注軍事新聞到社會新聞的媒體人,再到著名電視製作人王利芬的“入室弟子”,“馬雲與80後麵對麵”活動策劃人,劉明敏在各角色之間的轉變“遊刃有餘”,始終保持創業者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