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切忌模仿概念
在李立夏的職業生涯中,曾經犯錯“追逐概念”的錯誤。李立夏回憶,2007年他從天津通信廣播集團回到北京時,前往中國航天主持一個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武器裝備網站,當時參照digg.com挖新聞模式,最終結果是國防科技工業領域不需要這種模式。2009年初,來自中船重工的主管領導一句“比較學院派”的話來評估自己這些年的工作。
對此,李立夏對創業者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創業切忌追逐概念,一定要理性想辦法先活下去。”
另外,李立夏也根據自己的經驗,對創業團隊及市場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李立夏認為,創業一定要選擇互補的團隊、最適合就是最好的,如果大家誌同道合,一定能共謀一番事業;如果大家各懷心思,那一定是各奔東西;切忌請神、造神或捧神,易造成成員心態膨脹;在團隊管理上多用感情和KPI考核雙管齊下的策略。而在市場調研和分析上,李立夏表示,創業之前要做好詳細的市場調研和分析,分析報告一定要理性,不易采用被放大的各種行業數據;創業中要做好各種實施計劃、規範、防範和監督檢查措施;另創業要守好算好賬上的錢,把錢都花到刀刃上,並要對不可預知的管理和項目成本做好預算。
走過荊棘的創業之路,李立夏或許隻是電商行業創業者中的一個縮影,但是從他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創業者的激情與不懈追求。在創業的路上,我們一直同在。
Touch China CEO沈卓立:隻做自己愛用的產品
文:速途網編輯部
無論頭上是怎樣的天空,我準備承受任何風暴。
——拜倫
速途網小西訪談室第5期小西的話:從“技術傳教士”到旅遊愛好者,從兼職創業者到全職抗旗者,Touch China CEO沈卓立有一個“驚險”而又不失精彩的人生,他曾掘地三尺構建團隊,也曾作出過“最艱難的決定”,如今,他的事業蒸蒸日上,他難掩內心的激動,微笑著向我們講述了一個“驢友”的創業故事。
興趣使然:由“兼職”創業到“全職”創業
1995年,沈卓立考入清華大學自動化係並獲得碩士學位,畢業後加入Sun Microsystems中國工程研究院,他在SUN度過了8年的難忘時光,“差不多有5年的時間,我在做一份名為‘技術傳教士’的工作,所謂技術傳教士就是全球去跑,跟全球的技術人員交流SUN的最新技術”,談起這份有趣的工作,他眼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小編再次看到類似的光芒是在沈卓立談起自己事業的時候,“技術傳教士、旅行、Touch China”三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傳教士”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個種子,周遊世界各地的過程中,這顆種子慢慢的發芽了。
“我發現,你到了某個地方,看到一個漂亮的建築或古老的雕塑,你覺得在這背後肯定有一個故事”,然而,無法當場知道,無法去網上或者圖書館查詢,在美景麵前這股焦急感格外強烈,“所以我就想,如果在手機上有這麼個應用,能給你講述,能夠陪著你玩該有多好。”很多次,做手機旅遊應用的想法在沈卓立心中蠢蠢欲動。
因為覺得喜歡,因為覺得有趣,因為覺得有用,沈卓立和夥伴們開始了第一款產品《故宮》的研發,走上“兼職”創業之路,“從《故宮》上線之後反響還是很好,當時我們在App Store上賣2.99美金,下載量還可以。”沈卓立坦言,那時還沒有太多的想法。
2010年初,沈卓立的產品《故宮》作為入選的應用參與了iPhone廣告拍攝,“我們的應用上了CCTV!”也就是這創業路上的小驚喜,灌溉著那顆幼苗越來越茁壯。契機在2010年3月份來臨,“SUN被甲骨文收購,我當時的技術傳教士的職位也就可能沒有了,當時麵臨著一些抉。”當時《故宮》的反響比較好,當這個商業機會擺在沈卓立麵前的時候,當一個自己喜歡的事情放在眼前的時候,他真正地走上了全職創業的道路,創辦了Touch China。
“‘掘地三尺’構建團隊,我是最睡不著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