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瓷筆洗的小世界(3 / 3)

4宋 景德鎮窯青白釉蕉葉紋花口洗

口徑 12.4cm底徑 4.6cm高 4.2cm

花邊外撇、花口內掐為楞尖,直弧腹、近底處折轉為圓平底,圈足。外壁刻飾蕉葉紋,內外施青白釉、滿釉支燒。該器胎體輕薄、透光性好,工藝精湛,青白釉的發色呈“湖水藍”,具有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特征,顯屬湖田窯中心窯場的作品。

這件青白釉筆洗正是這一時期曆史背景下的作品,它印證了中國古陶瓷發展的巔峰製作,能夠如實真切地品味到宋瓷的內涵與雅量。

5南宋 官窯青釉洗

口徑 12.5cm 底徑11.7cm 高 3.5cm

直壁、微敞口,圓平底、臥足,鐵骨胎,灰青釉。有棕眼、土沁、縮釉顯示出樸拙的工藝和古風,六個小圓支釘的排列工致規整,器形古樸端莊,結構簡潔大方,開片文靜自然,釉色溫潤如玉,品格高雅、沉穩凝重,處處都體現著南宋官窯所獨有的師法自然、毫無造作的風格特征。

6南宋 磁灶窯白釉繪褐彩海魚紋洗

口徑 38.8cm底徑 26cm高 13.2cm

敞口、外翻為板沿,圓弧腹、圓平底。胎色灰白、胎質粗糙,白釉微泛赭紅,釉質不夠純淨,繪褐彩也近似赭紅色,由此可以看出,該器皿產地的瓷土成分,明顯不同於磁州窯係中占絕大多數的北方窯口的原料。再從洗內所繪魚紋的特征上看,也明顯不同於磁州窯係的其他窯口繪製的鯉、鰱、鱖等魚紋,是海魚而不是淡水魚。筆者曾在西沙群島見過此種飛魚,背鰭和胸鰭十分發達、狀如翅膀,現在近海已絕跡,大陸上的人已難得一見了。

該洗器型宏碩,所繪海魚紋十分罕見,磁州窯係的白地黑花裝飾常見北方窯口生產,南方窯口生產該類作品亦屬珍稀,具有很高的學術意義和考古研究價值。

7唐 三彩陶寶相花洗

口徑25.8cm 高6.3cm

此器乃1974年陝西三原出土,現藏三原縣文物保管所。

胎呈白色。直口,弧壁,廣平底。內底刻寶相花紋。通體施藍、白、赭色三彩釉。此洗為唐三彩器中的典型器物,造型端莊,裝飾紋樣新穎別致,釉彩搭配協調,色彩明快,為唐三彩藝術中的珍品。唐、宋以來的三彩器,不管從胎質、釉色、紋飾幾個方麵來看,其工藝水平都非常高超,燒造技術嫻熟,工匠審美能力強,因此對施釉色彩的布局與把握極富表現力。使作為文房之用的筆洗,也巧若天工,故屬文物一級品。

8明洪武 龍泉窯鱔魚黃釉八卦紋鼓釘洗

口徑 29.5cm 胸徑 30.5cm 高 10cm

洗口微斂,內收為板沿口,鼓腹,圓平底;洗的內底心與外底心均為露胎,內底心有印花紋,外底心為平台式凸起,火石紅濃重老道;口沿處和腹底交接處各有一圈乳釘凸起,腹部浮雕八卦紋;底按三隻獸首足。威儀典雅、沉穩凝重,一見便知為官樣禦製之品。

該器為文房用具,八卦紋與鼓釘紋突顯出迥異於一般文人士大夫所用筆洗的莊重、靜穆、靈聖的特質;洗的胎體厚重碩大,一派皇家的恢弘氣象。金菊黃,古稱鱔魚黃的釉色,富麗堂皇、肥潤如玉,釉麵玻化程度較高,通透性好,紋飾清晰,開片細密、斜淺,有冰裂質感;堿沁入釉,包漿溫潤、寶光熠煜。此外,筆洗外底露胎處,書有“崇禎柒年貳月某日置,鮑宅某號。”的底款,清晰可辨,具有很高的研究考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