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其他家族你覺得他們有沒有共同的特點?
餘世存:除了一兩家以外,我覺得大部分還是有民族國家意識,這是我們傳統的家國天下的感覺。用我們的話說,它不是立足於小我,還是盡可能喚起家族成員對時代社會國家命運的思考。這種中國傳統的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對中國人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
父母希望我做一個正直優秀的人,他們還培養了我超越的意識,所以我到現在為止還能夠在社會上不甘於平庸,不甘於做一個求田問舍的人。
問:你對中國的家族關係能否實現現代化轉化,中國人的修身齊家能否充當先導,還有疑慮是嗎?
餘世存:因為我們現在都知道,雖然我們中國人都向往現代化生活,但其實也感覺到這種現代化有很多的危機。但是如何應對現代性的危機,幾乎大家都還是在實踐當中,沒有一個標準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你如何安頓個人,能夠服務於社會,這個我想其實還是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方式。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家庭生活能夠充當一種積極的健康的作用,我覺得其實可以把這個問題提出來,這是我的一個出發點之一。因為我知道,不僅僅是中國傳統希望家庭在社會中擔當一定的角色和功能,比如養老的功能,生育的功能,西方發達社會,養老問題基本上社會化了,孩子一生下來,從搖籃到墳墓國家社會幫你去管理了,作為年輕夫婦你幾乎不需要考慮上有老下有小的問題。我們中國還是不太一樣的,家庭還是承擔部分這種功能,所以這個東西在未來它能不能繼續充當這種功能,甚至跟國家社會一道來把這些功能完善化,我覺得這是需要大家一起去思考並且去實踐它弘揚它、我引用過特蕾莎修女那句話,她說要實現這個世界和平的話,大家就回家,去愛你的家人。
問:現在中國的社會養老、保險機製都逐漸完善起來了,家庭的作用可能慢慢會減弱一些?
餘世存:對,是的,前一陣還有人說不回家看老人要立法,這說明因為家庭關係出了問題,導致這些問題也成為社會化,變成社會的一個包袱,而社會目前有沒有足夠的準備來接納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包袱。
問:你在書中除了名門望族還寫了貧民的家族史,我讀到最動容的一章,還是你寫自己家族的曆史。你覺得父母、家族對你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餘世存:我覺得父母對我的影響,肯定還是希望我做一個正直優秀的人,當然他們也培養了我。他們還培養了我超越的意識,所以我到現在為止還能夠在社會上不甘於平庸,不甘於做一個求田問舍的人。而且,你從這篇文章裏麵有所觸動,就說明我的設想是對的。我假期時曾經帶了七八個年輕學生,我給他們講的一個課題就是做自我整理。因為我們現在很多人活在這個社會上,內心是有些膽怯和不安的。我曾經跟他們講,不是去讀幾本經典,或者去看成功人士的演講(就能解答),我說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回歸自我,去做自我整理。比如,你的第一次自卑意識是怎麼來的,你幾歲的時候開始恐懼的,你十幾歲的時候開始有男女的那種情竇初開,父母什麼時候讓你覺得他們已經老了,你該對他們盡孝了。你把這些東西很好地做一次自我整理的話,那麼你就知道自己活得很踏實,能夠感覺自己從家庭繼承的東西,這個東西是你活下去走下去的動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