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掌造 靈魂之所
封麵報道
作者:Ruby
白川鄉合掌造聚落已擁有近百年的曆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也近二十年,目前依然麵臨著許多有待解決的困難與問題。所以在現代化的今天,保存古村落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
對於當地人來說,世界建築奇跡合掌造是“結”出來的“親情棲居”。
日本建築大師安滕忠雄曾經說過:“住宅,終歸是一個可以慰藉靈魂的精神場所。”如雙手合掌般的尖頂式農家建築奇跡——合掌造,不僅是當地人建造出的棲居之所,更是他們的精神寄托。一幢幢自然而然地散布於鄉野之間,鮮花環繞,綠植繁盛,宛若童話般,給我們帶來了無數愛與情的遐思。
合掌造聚集的村落位於日本本州島的中部,靠近日本海,是日本有名的“豪雪地帶”。這裏曾經有過積雪達53厘米的記錄。冬季,交通不便,平時少數的幾條可以和外界聯係的山路也會被大雪封上,甚至長達數月之久。這裏是個封閉的世界,很難理解會有人選擇在這裏定居生活並發展成一個村落。合掌造已有幾百年曆史,由於房舍外貌酷似雙掌合攏,就取名為合掌造,村莊命名為“合掌村”。
最早發現合掌村的是一名叫布魯諾·陶德的德國建築學者。1935年,布魯諾來到日本進行傳統住宅樣式的調查,在實地走訪調查“合掌造”傳統民居後,不禁讚譽“合掌造”是“極端合理”和“相當罕見的傳統庶民建築”,堪與京都“桂離宮”建築美學相提並論。隨後所著《日本美的再發現》一書,向全世界大力推介白川鄉深奧的人文底蘊。1976年該地區被官方指定為國家級傳統建築物群保存地區,1995年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合掌造一年四季都有著別樣風采,隨便一摁快門都是一張完美的畫。春夏,鮮花盛開,綠意盎然,清新而濃烈,不似在人間。秋天的合掌村內處處紅葉,古老房子外片片秋楓,蕩漾著懷舊淳樸的濃濃秋意。黃昏的合掌村猶如一幅油畫,是原始自然環境中的童話世界。冬日,在白雪皚皚的覆蓋之下,合掌村像極了一個白色的童話村落,靜靜地站在展望台欣賞著,就如同欣賞一幅美麗的畫卷一般。
到了冬季,合掌造上覆蓋著厚厚的白雪,點綴在溪穀中,宛若冬日的童話世界。入夜,溫暖的燈光在白雪的掩映下,靜謐美好,如詩如畫。
合掌造是一種代表日本本土文化的傳統的民居方式,它利用木材與草料等當地固有資源,築成了可以適應大雪環境的人居環境。合掌造的整體結構不用一根鐵釘,全屋都是以卡榫、草繩結成,並以茅草和蘆葦鋪頂,充分利用了當地現有的資源,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當地的自然環境。其屋頂大多麵南背北,以減少強風侵襲、調節日照量,使屋內冬暖夏涼。這樣的屋頂雖然堅固實用,但由於時常被積雪覆蓋,到了春天,融化的雪水又會滲入草中,因此每隔30年就必須更換老朽的屋頂茅草。更換屋頂的工程非常浩大,單靠自己不可能完成,所以每當更換屋頂時幾乎要全村動員。在過去,替換屋頂草墊參加的人數有時多達200人,要花費兩天的時間才能完成。長期的協作勞動使這個村落產生出獨特的製度——結,這是一種勞動交換製度,遍及生產與日常生活,使村民的關係更加親密。又因為每個合掌造往往就是一個全家老小居住在一起的親情棲居,使“結”的作用更加明顯,孩子從小就要表現出一個家族的教養。在具有正向家族精神的家庭教育下,孩子很自然地適應並融入社會的道德規範。從小有著傳承家族精神的思想,更有責任感,更重視家族榮譽感,在正式的集體勞作中也更加地賣力團結。在這個製度之下,無論男女都必須提供勞力,互相幫忙。
合掌村與火的關係尤其獨特。因為房屋結構梁柱全用木材、屋頂又是幹草,就算嚴禁煙火都是可以理解的,但這裏位處海拔約500米的穀地,四周是上千米的群山,下雪時間經常是數個月,過冬不生火取暖肯定凍死,所以家家戶戶在客廳都設有一方火爐。火爐正上方總是懸吊著一大塊隔板,以防止木炭燃燒時產生的火星隨著熱空氣往上飄至屋頂引起火災。本以為這黑漆漆的隔板是利用金屬做成,仔細一看才發現,隔板其實是用桐木板拚組而成,一是桐木材質輕可減少橫梁負重;二是桐木耐火性好,所以桐板表麵沒有塗任何防火塗料。此外,隔板除了阻隔火星外,也可以在上頭置放花生等幹貨,利用熱氣熏烤保持幹燥。
激烈的生活節奏讓讓我們越來越追求自然的清淨與舒適。而合掌造村落恰恰一如既往保持著它的淳樸與靈性,並延續著當地人百年來的生活習慣。這種美好的狀態,或許就叫做不忘初心。
傳說這種建築形式是13世紀初平氏家族在源平合戰戰敗後遁入深山,為了禦寒並躲避追兵而建造的。目前保存下來的建築物大約是在江戶時代中後期興建的。如今,白川鄉合掌造村落內依然有大量村民居住,延續著傳統的生活習慣,維護著祖輩流傳下來的遺產,傳承著生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