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職業道德基本規範(8)(1 / 3)

勤勞和節儉作為一種美好的品德,不僅強調內心的修為,更要求必須付諸行動,時時而為,踐之以行,養成習慣,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這是勤勞節儉的基本要求。古人有“黎明即起,灑掃庭除,一粥之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的治家格言。在物質生活條件更優越的情況下,西方發達國家提出要格外重視對年輕一代加強熱愛勞動及勤勞儉樸的教育。在美國的各個幼兒園都設有美勞角、木工角等,經常對孩子們講述節約和保護森林、海洋等資源的重要性,培養孩子們獨立、自強的能力。在日本中小學道德教育的目標和課程中,很重視“勤勞與奉獻,熱愛家庭,孝敬父母,愛國心和園林藝術”等的教育。日本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他一切都是通過勞動獲得的。”通過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使孩子意識到他是重要的家庭成員,獲得成年人的成功感和幸福感。在韓國的學校中很重視對學生進行熱愛農民、珍惜糧食的教育,很多學校裏都豎著漢字條幅“農者天下之大本”。在德國的法律中,明文規定了不同年齡的孩子應當在家幫助父母親完成什麼樣的家務活:6歲之前,可以隻玩耍,不必做家務;6至10歲,偶爾要幫助父母洗碗、掃地、買東西;10至14歲,要割草坪、洗碗、掃地、給全家人擦洗鞋;14至16歲,要洗汽車、整理花園;16至18歲,如父母上班工作,要每周給家裏大掃除一次,對於不願做家務的孩子,父母有權向法院申訴,以求督促孩子履行義務。在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華人們繼承了祖先的勤勞致富、節儉持家的好傳統,在當地成了富民,但是他們仍堅持“子女不沾父母光”的教育,教育孩子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致富。正是為了加強對全人類,特別是青少年勤勞節儉意識的教育,聯合國將每年的10月31日確定為“世界節儉日”,其良苦用心,由此可見一斑。

(3)量入而出、適度消費

所謂適度消費,就是指消費必須從國情、家情出發,量力而行,量入而出,反對不顧自己的收入,盲目攀比,超前消費、高消費。具體地說,第一,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適度消費。自己需要的才是合理的,購買消費品和製訂消費計劃時多聽聽他人的意見,但不要盲目從眾和攀比,要有自己的主見,保持冷靜頭腦,避免盲目性。購買商品時遵循“隻買對的,不買貴的”原則,貨比三家,考慮消費時機、性價比和使用率。第二,不要過分追求時尚,不應該刻意追求名牌。人生活在社會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會時尚的影響,從生活中最基本的方麵(如衣著服飾)到人們與社會接觸的方方麵麵(如語言、行為、意識形態等),都會留下時尚的印跡,在順應時尚的過程中要有選擇地進行消費,避免花冤枉錢,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根據自己的現有條件來消費。不求奢華,注重收支平衡;不求形式,注重生活感受。

第三,控製在交往應酬上的消費。真正的友誼不是靠金錢來維持和衡量的。表達感情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常言道“千裏送鵝毛,禮輕人意重”,一件小禮品、一句問候語、一封慰問信同樣可以達到聯絡感情、加深理解的作用;相反,過分的重禮不僅加重自己的負擔,而且也會給對方造成壓力。第四,錢花到刀刃上,科學消費。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消費需要是多方麵而且是在不斷變化中的,有限的消費能力不可能全方位滿足,這時就需要按照支付能力和需求程度,來規劃自己的消費水平、消費結構、消費方式和消費時間,把錢花在刀刃上,不斷滿足自己的需要,以促進自己的全麵發展為目的,提高消費水平,加強個人及家庭發展資料的消費。

2.3.2遵紀守法

1.遵紀守法的含義

遵紀守法是指每個從業人員都要遵守紀律和法律,尤其要遵守職業紀律和與職業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這裏的法律既包括一般社會大眾所遵守的法律法規,如民法、經濟法、合同法等,更是指特定職業方麵的法律法規,如醫生法、教師法、律師法、會計法等,它們是國家對該行業工作規範的具體要求。這裏的紀律既包括所在單位內部的紀律,也包括職業紀律,即在特定的職業活動範圍內從事某種職業的人們必須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它包括勞動紀律、財經紀律、保密紀律、組織紀律、群眾紀律。

紀律和法律雖然各有不同,但二者具有共性。其一,二者都具有明確的規定性,以具體明了的文字予以表達;其二,都具有一定的強製性,它要求從業者必須遵守執行,履行自己的職責,承擔自己的義務,對從業者違反紀律和法律所造成的過失和後果,要追究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