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3章 職業生涯與投資理財規劃(3)(1 / 3)

了解投資工具的特性及運用手法時,搭配投資組合才是降低風險的“保全”做法。目前約有八成的人仍選擇銀行存款的理財方式,這一方麵說明大眾仍以保守者為多,另一方麵也顯示,不管環境如何變化,投資組合中最保險的投資工具仍要占一定比例。我們普遍認為,不要把所有資金都投入高風險的投資裏去。“投資組合”乃是將資金分散至各種投資項目中,而非在同一種投資“籃子”中作組合,有些人在股票裏玩組合,或是把各種共同基金組合搭配,仍然是“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的做法,依舊是不智之舉啊!

6.管理好你的時間,勝於管理好你的金錢和財富

現代人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忙得找不出時間來了”。每日為工作而忙忙碌碌,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的人,就像常怨歎錢不夠用的人一樣,是“時間的窮人”,似乎都有恨不得把24小時變成48小時來過的願望。但上天公平給予每人一樣的時間資源,誰也沒有多占便宜。如果一個人對上天公平給予每個人24小時的資源無法有效管理,不僅可能和理財投資的時機性失之交臂,人生甚至還可能終至一事無成,可見“時間管理”對現代理財人的重要性。想向上帝“偷”時間既然不可能,那麼學著自己“管理”時間,把分秒都花在“刀口”上,提高效率,才是根本的途徑。

時間管理與理財的原理相同,既要“節流”還要懂得“開源”。要“賺”時間的第一步,就是全麵評估時間的使用狀況,找出所謂浪費的零碎時間;第二步就是予以有計劃地整合;再來,把每日時間切割成單位的收支表做有計劃的安排,切實去達成每日績效目標。“時間是自己找的”,當你把省時養成一種習慣,自然而然就會使每天的二十四小時達到“收支平衡”的最高境界,而且還可以遊刃有餘地處於閑暇的時間,去從事較高精神層次的活動呢!

11.3.2根據年齡階段來投資

基於風險分散的原理,我們需要將資金分散投資到不同的投資項目上。在具體的投資項目上,還需要就該項資產作多樣化的分配,使投資比重恰到好處。這裏沒有什麼標準和原則,但大體上可遵照一個100減去目前年齡的經驗公式。

20~30歲時,年富力強,風險承受能力是最強的,可以采用積極成長型的投資模式。按照100減去目前年齡的公式,你可以將70%~80%的資金投入各種渠道,在這部分投資中可以再進行組合。

30~50歲時,家庭成員逐漸增多,承擔風險的程度較低,投資相對保守,但仍以讓本金快速成長為目標。這期間至少應將資金的50%~60%投在證券方麵,剩下的40%投在有固定收益的投資項目上。

50~60歲時,孩子已經成年,是賺錢的高峰期,但需要控製風險,你至多將40%的資金投在證券方麵,60%資金則投於有固定收益的投資項目。到了65歲以上,多數投資者在這段期間會將大部分資金存在比較安全的固定收益投資項目上,隻將少量的資金投在股票上,以抵禦通貨膨脹,保持資金的購買力。

根據人生不同的年齡階段,選擇不同的理財重點,並給出以下具體的投資建議:

1.單身期:參加工作到結婚前(2~5年)

理財重點:該時期自己沒有太大的家庭負擔,精力旺盛,因為要為未來家庭積累資金,所以,理財的重點是要努力尋找一份高薪工作,打好基礎。也可拿出部分儲蓄進行高風險投資,目的是學習投資理財的經驗。另外,由於此時負擔較輕,年輕人的保費又相對較低,可為自己買點人壽保險,減少因意外導致收入減少或負擔加重。

投資建議:可將積蓄的60%投資於風險大、長期回報高的股票、基金等金融品種;20%選擇定期儲蓄;10%購買保險;10%存為活期儲蓄,以備不時之需。

理財優先順序:節財計劃→資產增值計劃→應急基金→購置住房

2.家庭形成期:結婚到孩子出生前(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