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任何一項能力都非天生具有,耐心學習與實際經驗才是重點。理財能力也是一樣,也許具有數字觀念或本身學習商學、經濟等學科者較能觸類旁通,也較有“理財意識”。但基於金錢問題乃是人生如影隨形的事,尤其現代經濟日益發達,每個人都無法自免於個人理財責任之外。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認為“女人是天生的理財高手”,從現今一般家庭由太太掌管財務的比例較高中似乎得到印證,但從家庭角色分工的角度來看,管家的人管錢也是理所當然的“分內事”,但並不表示女性擅長理財,不然為何在理財專業人士當中,女性的比例又偏低呢?
現代經濟帶來了“理財時代”,五花八門的理財工具書多而龐雜,許多關於理財的課程亦走下專業領域的舞台,深入上班族、家庭主婦、學生的生活學習當中。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勤儉儲蓄的傳統單一理財方式已無法滿足一般人需求,理財工具的範疇擴展迅速。配合人生規劃,理財的功能已不限於保障安全無慮的生活,而是追求更高的物質和精神滿足。這時,如果一個人還認為理財是“有錢人玩金錢遊戲”,與己無關的行為,那就證明他已落伍,該急起直追了!
5.不要奢求一夕致富,別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裏
有些保守的人,把錢都放在銀行裏生利息,認為這種做法最安全且沒有風險。也有些人買黃金、珠寶寄存在保險櫃裏以防不測。這兩種人都是以絕對安全、有保障為第一標準,走極端保守的理財路線。這兩種人或是說完全沒有理財觀念,或是對某種單一的投資工具有偏好,如房地產或股票,遂將所有資金投入,孤注一擲,急於求成。後者若能獲利順遂也就罷了,但從市麵有好有壞波動無常來說,隻靠一種投資工具的風險未免太大。
有部分的投資人是走投機路線的,也就是專做熱門短期投資,今年或這段時期流行什麼,就一窩蜂地把資金投入。這種人有投資觀念,但因“賭性堅強”,寧願冒高風險,也不願紮實從事較低風險的投資。這類投機客往往希望“一夕致富”,若時機好也許能大賺其錢,但時機壞時亦不乏血本無歸、甚至傾家蕩產的“活生生”例子。
不管選擇哪種投資方式,上述幾種人都犯了理財上的大忌:急於求成,“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缺乏分散風險觀念。
隨著經濟的發展、工商業的發達和加入WTO、國際市場的打開,國人的投資渠道也愈來愈多,單一的投資工具已經不符國情民情,而且風險太大,於是乎有“投資組合”的觀念應運而生,目的既為降低風險,同時又能平穩地創造財富。
目前的投資工具十分多樣化,最普遍的不外乎有銀行存款、股票、房地產、期貨、債券、黃金、共同基金、外幣存款、海外不動產、國外證券等,不僅種類繁多,名目亦分得很細,每種投資渠道下還有不同的操作方式,若不具備長期投資經驗或非專業人士,一般人還真弄不清呢。因此我們認為,一般大眾無論如何對基本的投資工具都要稍有了解,並且認清自己的“性向”是傾向保守或具冒險精神,再來衡量自己的財務狀況,“量力而為”選擇較有興趣或較專精的幾種投資方式,搭配組合“以小搏大”。投資組合的分配比例要依據個人能力、投資工具的特性及環境時局而靈活轉換。個性保守或閑錢不多者,組合不宜過於多樣複雜,短期獲利的投資比例要少;若個性積極有衝勁且不怕冒險者,可視能力來增加高獲利性的投資比例。各種投資工具的特性,則通常依其獲利性、安全性和變現性(流通性)三個原則而定。例如銀行存款的安全性最高,變現性也強,但獲利性相對地低了;而股票、期貨則具有高獲利性、變現性也佳但安全性低的特性;而房地產的變現能力低,但安全性高,獲利性(投資報酬率)則視地段及經濟景氣而有彈性。
理財規劃應配合大經濟環境和時局變化。一般說來,經濟景氣不良、通貨膨脹明顯時,投資專家莫不鼓勵投資人增加變現性較高且安全性也不錯的投資比例,也就是投資策略宜修正為保守路線,維持固定而安全的投資獲利,靜觀其變,“忍而後動”。景氣回蘇,投資環境活絡時,則可適時提高獲利性佳的投資比例,也就是冒一點風險以期獲得高報酬率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