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1章 職業生涯與投資理財規劃(1)(1 / 3)

11.1理財規劃的重要性

人不理財,財不理人。理財已經成為現代人不可忽略的技能,但是,很少有人意識到,理財與職業規劃也是息息相關的。職業是大多數人收入的主要來源,規劃好職業,也就相當於理好了財。身在不同職業階段的職業人士都必須學會把自己的職業規劃與理財緊密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在工作中實現理想的“滋潤”生活。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賺錢與花錢中度過的,人從獨立生活起,就麵臨著理財的挑戰。職業生涯規劃偏重個人,通常以18歲為出發點,從學業、職業的選擇到家庭、居住、退休等的抉擇,好比是人生之旅的預訂行程圖。生涯規劃與理財規劃的有機結合可以幫助我們預先規劃何時停靠人生階段的哪一站、從事什麼職業、住哪裏、擁有什麼樣的生活水平、有多少家庭成員等問題,並將其轉化為理財目標的數據,合理地算出一生中要花多少錢,一生中又可能賺多少錢,平衡一生的收支差異。

隨著社會保障體係的健全,每個人正在從單位人向社會人過渡,每個人必須為自己的一生進行財務上的預算與策劃,科學地規劃自己的理財生涯。要做到科學的規劃理財生涯首先要意識到理財規劃的重要性。

11.1.1掙多少錢才夠用

假設一個人將一切生活所必須的東西都作為奢侈品舍棄掉,隻有一日三餐、一間小屋、幾件換季衣物,那麼大家認為每月花400元人民幣夠不夠?

在人的一生中,從出生到成年這18年中,我們有長輩關照;之後,如果我們能一直工作到60歲,那麼這42年是為將來作準備的;60~80歲這20年裏,如果以每月400元的生活水準計算的話,我們需要有9.6萬元的養老金,這還不算上80歲之後的用錢期。這樣一來,我們就知道了自己掙多少錢才夠用,在貨幣價值穩定、沒有通貨膨脹的前提下,我們僅為生存,每月掙1000元就夠了。其中400元用於現在的支出,400元留作養老,另外200元用於年老時的醫療,因為那時疾病會頻繁地光顧一個人。

如果一個人對400元的生活水準充滿恐懼,如果一個人現在每月掙2000元還覺得不夠花,那麼他將來的生活水準就要設定在這個基礎之上,現在他就得掙4000元、5000元。如果他還打算出國深造、投資、旅遊,那麼這個數目就遠遠不夠了。怎麼辦?答案就是從現在起學會理財,從現在就開始規劃個人的理財生涯。

11.1.2建立理財的觀念的重要性

一個企業的發展需要長遠的規劃,長期、中期與短期目標計劃的相互協調,日常必要的各種預測、考察和盡心盡力的實踐。同樣,對個人而言,人生就是自己最重要的企業,富翁就是一個成功的企業經營者。隻有建立充分的自信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才具備成功者的氣魄。

其實,不管一個人是否意識到,每一個人都是自己人生企業的董事長。對於年輕人來說,建立自信與責任感並不困難,如何去經營人生卻是一個需要努力思索、大膽實踐、以不懈的勇氣去麵對失敗與挫折的漫長過程。根據自己的情況,隻有建立自己的理財理念與思路,設立長遠規劃的方案,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財風格,才可能創造出獨特的人生財富。

11.1.3充電學習規劃:職場長線投資

麵對著日趨激烈的求職之戰和日新月異的技術更新,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有危機感,如果不及時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很可能會被社會所淘汰。所以,充電學習成為人們職業規劃中的重要板塊,在適當的時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充電學習,充實專業知識,提高技能無疑是一項個人理財的長線投資。

充電常常需要花費大把的費用和時間。從費用上看,培訓或繼續教育所需的支出常常是龐大的,成本很高,從幾百、幾千,到幾萬、甚至幾十萬都有可能,很可能需要動用你的個人或家庭積蓄。從時間上看,充電更是會占用大量的業務時間甚至是工作時間。所以,在決定這項長線投資之前,必須仔細權衡和考察,做好充電的規劃。倘若隻是看到人家充電自己也跟著充電,拿到了一張所謂的證書,卻對個人發展毫無用處,也無疑是浪費金錢和時間。

張先生是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內某家高科技集成電路製造公司的一位基層的工程技術人員。在進公司之前,他是學文科的,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張先生明顯感覺到自己力不從心,在專業知識和技能上都難以適應工作需要。正好公司有為在職工程師提供在職工程碩士的繼續教育機會,張先生提出了申請。之後,張先生利用業餘時間開始讀書,在學習中填補專業知識和技能上的欠缺;同時,又在工作中學以致用,把學習到的知識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去。為了這次的充電,張先生前後三年僅學費就需要近4萬元,為此而花費的書本費、考試費、交通費等更難於計算。然而張先生認為很值,因為這項充電使他真正朝著集成電路行業專業人士的方向發展。他知道,國內集成電路行業正蓬勃發展,自己未來的職業之路也將獲得長足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