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理財方式還應該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如果已經退休,那麼追加投資金額應該低於前期投資回報額,以免財務狀況過於複雜而受到通貨膨脹或其他風險的影響。
2.側重股票原則
對於投資者來說,投資股票既有利於避免因低通脹導致的儲蓄收益下降,同時也能夠在行情不利時及時撤出股市,變現能力較強。
3.合理負債原則
“借雞下蛋”,以借貸方式籌措資金,是資金的重要來源之一,但在借貸中應避免高成本負債,如盡量以較合理的借款利率籌措資金,避免因信用卡過量透支而支付高額利息等。
4.現金流動性原則
無論手頭多緊,始終都應該掌握一筆可以靈活運用的現金,用於應付有可能的突發事件。在這個原則中,最重要的不是現金有多少,而是投資能在最短時間內變現的能力。
注意:以上投資通用原則同樣是在成熟市場條件下適用,請慎重甄別!
10.3.3如何選擇理財產品的五個標準
目前,可供投資者選擇的理財產品絡繹不絕。人民幣理財產品、保險、基金、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信托產品等一應俱全,令人眼花繚亂,不知所措。加上不同的理財產品分屬不同的營銷服務機構,理財師的指導方法也多種多樣,為投資者挑選理財產品帶來一定的困惑和難度。在哪兒買比較合適?買什麼樣的理財產品才是合適的?尋找哪些理財師進行指導才是可靠的?這一連串的問題,使投資者雲遮霧罩,一時不知從哪兒下手才最好。筆者認為,作為一名成熟而又理性的投資者,僅有理財觀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從以下五個方麵執行理財產品選擇的標準。
1.尊重理財產品特點
無論是哪種理財產品,大都離不開追求其高流動性、高收益性、較高的安全性。每種理財產品隻具備其中的某一項或兩項條件,並非適合所有的條件。這就呈現出了理財產品的個性化差異。因此,運用類比或模仿投資選擇理財產品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2.充分考慮理財產品環境
盡管不同的理財產品,有其特定的收益規律。但受市場環境的影響,並非每種理財產品都是自始至終呈現優良的業績。特別是受證券市場影響較大的基金產品,基金淨值的變動很容易受證券市場的影響而表現得忽高忽低。這時,關注證券市場的變化就顯得特別有必要。
3.以專業理財製勝
專業的理財機構和高水平、高素質的理財師,會在理財產品的收益及風險的判斷和指導中具有更多的優勢,並能夠全麵揭示每種理財產品管理和運行過程中可能存在或將要發生的風險。
4.理財產品服務不可忽略
投資者不是選擇了理財產品後,就可以將之束之高閣。理財產品的收益狀況,將隨理財產品管理人管理和運作水平以及市場環境的變化發生變化。深化理財產品的服務,就是要動態、及時地跟蹤理財產品的變化,不斷地調整自身的投資策略和修正自身的投資預期。
5.及時進行理財產品的盤點和調整
購買理財產品後,對其置之不理的做法是不足取的,隻考慮投資成本而不考慮時間價值的做法也是不全麵的。因此,月末、季末、年中或年終,對所購買的理財產品進行盤點和調整,有利於投資者全麵把握資金收益狀況,並與整體市場的收益狀況進行對比,從而取得最優的資產配置和收益最大化的投資組合。
10.3.4投資理財技巧十招
第一招:強製儲蓄
到銀行開立一個零存整取賬戶,工資到賬後,其中一部分要強製自己進行儲蓄。另外,現在許多銀行開辦“一本通”業務,可以授權給銀行,隻要工資存折的金額達到一定的數目,銀行便可自動將一定數額轉為定期存款,這種“強製儲蓄”的辦法,可以改掉亂花錢的習慣,從而不斷積累個人資產。
第二招:量入為出
對於“月光族”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控製消費欲望。特別要建立一個理財檔案,對一個月的收支情況進行記錄,看看“花錢如流水”到底流向了哪,看看哪些是必不可少的開支,哪些是可有可無的開支,哪些是不該有的開支。然後逐月減少“可有可無”以及“不該有”的消費。同時,可以用工資存折開通網上銀行,隨時查詢餘額,對自己的資金了如指掌,並根據存折餘額隨時調整自己的消費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