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自從科爾沁部從背後捅了皇太極一刀之後,雙方就已經不再是盟友了,所以這一次,科爾沁部的首領,那位博爾濟吉特,那是第一個趕到啊……並且還帶了近千蒙古戰士,可見他是比大明,還要急著看到建奴覆滅呢!
然後三大總兵見了之後,還是挺高興的……因為這就是大勢所趨啊,之前滿清每次入關,這些蒙古人都是幫凶,可是現在呢?卻都是掉轉槍口,全部趕來對付滿清了,所以大勢至此,建奴還能不滅亡嗎?
然後這樣又是走了一天之後,就終於來到了遼陽城。
而來到這裏之後,總算能看見一些敵國的氣象了,城外不僅有清軍的哨探,而且遼陽的幾座城門也已經高高拉起,顯然城內的清軍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
不過就算這樣,依然可以看出清軍衰落的趨勢,防守遼陽的清軍人數,看下來也就是一二千人的樣子,這麼重要的城市居然隻有這麼點人?(當初明軍防守遼陽的時候,最高峰時達到十三萬!)
並且這些還是昔日號稱騎射天下第一的清軍嗎?一個個看上去都是非常淒慘的,個個麵黃肌瘦,就像是幾年沒吃飽飯似的!包括這些清兵身上的盔甲,也不再像以往那麼鮮亮,甚至很多守城的清軍隻有一副皮甲,以往那種昂貴的鐵甲,已經很少見了。
當然之所以如此,那也是很正常的,滿清這個集團之所以能崛起,依靠的就是東征西討,也就是職業強盜!可是現在既然都搶不到東西了,並且還是連續幾年搶不到東西!那他們的衰弱就可想而知了。
就好像從崇禎十一年開始,他們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那年入關就是入不敷出的(入關時候十萬人,返回隻有三萬多,戰死這麼多人,這樣的戰爭還有收益嗎?),包括之後的鬆山之戰,更是慘的一塌糊塗,可以說反過來被大明搶走了很多東西(戰場上的盔甲刀槍,米糧等等)。
甚至就算是最後一次集聚力量,前往高麗搶東西,結果都被大明給堵了回來,最後又是徒勞而返的,所以在經過這樣幾次消耗之後,他們還能有什麼實力嗎?
而看見昔日可怕的對手,今天卻落到這副模樣,三大總兵更是豪情滿懷的,這是不是就叫做此一時,彼一時呢?
於是接下來,三大總兵都是分別給手下兒郎下令道:“兒郎們,這是對狗韃子的最後一戰了,建功立業,就在此時!都給我衝啊!”
並且遼陽正好三個城門,所以倒也很好分配,三大總兵各自攻打一個城門,三麵開花,直指核心!
於是下一刻,就是立即兵分三路,從三個城門一起發動進攻!包括前來助戰的那些蒙古人,這些蒙古人攻城不行(大多是羅圈腿),不過在城下射射箭,敲敲邊鼓還是可以的。
甚至有些會說滿語的,還用言語挑逗城上的清軍……都這副模樣了,還硬頂什麼呀?幹脆早點投降算了吧,哈哈!
而這樣的一幕,讓城上的那些清軍見了之後,鼻子都差點給氣歪的……大罵這些蒙古韃子無恥!當初他們強盛的時候,一個個都來捧他們的臭腳!可是現在呢,一旦衰弱之後就來落井下石了,顯然這些蒙古韃子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不過等到戰事開始之後,他們有再多的怨念,也來不及抒發了……很快就被打的四下告急了!
當然之所以如此,那也是很明顯的,以一千多點的人馬,要抵擋二萬大軍三路進攻,這完全就是天方夜譚一般的事情!並且更不要說一方麵是士氣如虹,一方麵卻是垂死掙紮!所以戰事的結局已經不問可知了。
然後不得不說,李定國不愧是著名的民族英雄,當世名將!僅僅半個時辰不到,由他主攻的北城門就率先被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