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楊嗣昌在贈送幹股的同時,就已經明確的告訴他們,我們的朋友遍天下!此次選擇加入的不是一個兩個,而是整整二十個中高層官員!甚至連內廷第一人,王承恩王公公這樣的人物,都是他們這一派的,所以那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包括朝廷中的另一大派係,以劉宗周,黃道周為首的東林黨,本來就是支持楊山蘆變法的)
於是就這樣,在半個月之後,本來因為楊山蘆辣手治理山西(殺貪官,糧價戰爭等等),觸動了眾多利益,所以朝堂上有一大批官員,都是拚命彈劾他,可是漸漸的,他們開始發現風向不對了,以楊嗣昌為首的挺楊派,陣營開始越來越龐大,然後發出的聲音已經不比他們輕了!
然後又過了幾天,等到內廷第一人,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也返回京城(也就是所謂的內相,等於半個宰相),並且公開表態支持楊山蘆變法之後,那些反對的聲音當時就被打壓了下去……沒辦法,不是我軍無能,而是敵軍實力太強大了!我軍招架不住啊!
當然,朝堂上這些不見硝煙的戰爭,楊山蘆這裏是看不到的,不過等到他收到了他老爹的最新通報之後,就是滿意的笑了……嗬嗬,不錯不錯,這就叫做坐鎮山西,運籌千裏之外!
而如此一來,既然朝堂上重新占據了主動(不然的話雖然崇禎皇帝是支持他的,可如果每天都有一大幫人在他麵前說楊山蘆的壞話,時間長了那也容易生疑啊,不過現在嘛……)
所以楊山蘆就當即決定,有了這些鋪墊,接下來就可以展開一個至關重要的大動作!甚至這個大動作,都可以稱之為治理山西的勝負手……勝了,則山西治理大局鼎定!而敗了的話,那就一切休提!(不僅他楊山蘆會被打回原形!連他楊家說不定都會連根拔起!)
而這個大動作,那就是徹底解決山西問題中的核心問題——土地問題!
(包括楊山蘆之前所做的諸多舉措,什麼殺貪官,抑製糧價,這些還隻是屬於改良,屬於小打小鬧,真正的決定性動作還沒有開始!並且隻有直指矛盾核心,才能徹底解決社會矛盾)
當然這也是客觀存在的,楊山蘆當初上任山西的時候,為什麼會看見難民遍地?為什麼到處隻見民不聊生?除了天災人禍之外,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出在土地問題上!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大明剛開國的時候,那時人少地多(王朝交替,長期戰爭損失了大量人口),土地都沒人種的,自然沒有土地兼並的問題。
可是經過三百年的發展,世家繁衍,土地兼並達到了一個極端化的程度(並且手段很多,像那些權貴利用勘量之機,侵占田邊之田,甚至動輒誣以隱漏抗違,侵占小民土地),土地問題就是變得觸目驚心!像那種擁有幾千畝,幾萬畝的大地主比比皆是!
(試舉一例,董其昌大家都知道吧,一個著名的畫家,萬曆年間進士,當過南京禮部尚書,書畫雙絕,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占有土地麵積多少呢?田產過萬頃,一頃等於一百畝)
而如果從整個國家的角度來看,土地兼並又達到了什麼樣的程度呢?再舉一例,大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勘查後天下土田還有八百五十萬頃(就是需要交稅的民田);到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這個數字已經銳減一半有餘,隻剩下了四百二十萬頃。
而少掉的這些土地去了哪兒呢?就是被各級權貴侵占之後,從魚鱗冊中隱去的土地(就是從原來小民需要交稅的土地,變成了權貴們不需要交稅的土地,具體可以參見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
而具體到山西來說,情況更為嚴重,因為山西除了那些特權階層之外,它還有一種獨特的存在——封有三位藩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