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學會了放棄時,自然也就更懂得怎麼去選擇了。
3. 認清機會本質,主動抓住機會,善於抓住機會。
選擇常常離不開機會,因為有了“機會”我們才去做選擇。當然你所認為的“機會”有可能不是一個真正的“機會”,因此你就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機會有大小之分,我們平常所說的機會一般是指“大機會”。這種機會往往會使我們的人生發生轉折性的改變。李嘉誠從一個打工仔變成華人首富,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當一個記者問道:“李嘉誠先生,請問你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李嘉誠答道:“我成功的秘訣就是抓住了身邊的每一次機會。”據科學家統計,一個人的一生平均大約有十次左右的機會,我們不希望抓住身邊的每一次機會,隻要能抓住一次具有轉折性的機會就夠了。要想抓住這樣的機會又是談何容易!麵對機會的來臨,人們常有許多不同的選擇方式。有的人會欣欣然地接受;有的人保持將信將疑的態度,站在一旁觀望;有的人則是徹底的頑固派,不肯接受任何新的改變或革新。機會的價值就在於它能使抓住它的人在成功的道路上減少許多辛苦和勞累而快馬加鞭地到達目的地。可是它的這種價值卻被上天深深隱藏起來。因此許多成功的契機,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到它深藏的潛力,所以人們有了各不相同的選擇。但不同的選擇,當然會導致迥異的結果。
機會具有三大特征:時效性、隱蔽性、風險性。正是由於這幾個特征使我們不能很容易地抓住“大的機會”。有一句話叫作“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講的就是機會的時效性。比如改革開放之初,對於下海經商的人而言就是一個大的機會,而現在就相對沒有那時好做生意了。隱蔽性和風險性主要是由於我們自身的各種局限(如:知識結構、人生經曆、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看不準等)造成我們看不清、拿不準機會。如果你有足夠的知識、深刻的洞察力就能把機會看得一清二楚,那麼機會的隱蔽性、風險性就都不存在了。所以我們要有充足的準備,隻有這樣才能盡可能多地抓住機會。
庸人坐等機會,希望好運氣從天而降。成功者卻積極準備,一旦機會降臨,便能牢牢地抓住。
一位旅行家在森林中看見一位老農正坐在樹樁上抽煙,於是他上前打招呼說:“您好,您在這兒幹什麼呢?”這位老農回答:“有一次我正要砍樹,但就在這時風雨大作,刮倒了許多參天大樹,這省了我不少力氣。”“您真幸運!”“您可說對了,還有一次,暴風雨中的閃電把我準備要焚燒的幹草給點著了。”“現在您準備做什麼?”“我正等待發生一場地震把土豆從地裏翻出來。”
但這次他一定會等到嗎?
如果你的錢被小偷偷了,不要期待小偷會還給你,不要希望錢會自動上門,或期待天上掉金子,天下沒有這麼好的事情。我們不能坐等機會的來臨,機會一向青睞有準備的人,敢於行動的人。
有一個老人有天晚上碰到一個天使,這個天使告訴他說,有大事要發生在他身上了,他有機會得到很大的財富,在社會上獲得卓越的地位,並且娶到一個漂亮的妻子。
這個人終其一生都在等待這個奇跡的出現,可是什麼事也沒發生。這個人窮困地度過了他的一生,最後孤獨地老死了。當他上了天堂,他又看到了那個天使。他對天使說:“你說過要給我財富,很高的社會地位和漂亮的妻子的,我等了一輩子,卻什麼也沒有!”
天使回答他:“我沒說過那種話。我隻承諾過要給你機會得到財富,一個受人尊重的社會地位和一個漂亮的妻子,可是你卻讓這些從你身邊溜走了。
這個人迷惑了,他說:“我不明白你的意思。”天使回答道:“你記得你曾經有一次想到一個好點子,可是你沒有行動,因為你怕失敗而不敢去嚐試!”
這個人點點頭。
天使繼續說:“因為你沒有去行動,這個點子幾年後被給了另外一個人,那個人一點也不害怕地去做了,你可能記得那個人,他就是後來變成全國最有錢的那個人。”
“還有,你應該還記得,有一次城裏發生了大地震,城裏大半的房子都毀了,好幾千人被困在倒塌的房子裏,你有機會去幫忙拯救那些存活的人,可是你卻怕小偷會趁你不在家的時候,到你家裏去偷東西,你以此為借口,故意忽視那些需要你幫助的人,而隻是守著自己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