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生活內容五彩繽紛,人間百態各不相同,但哪些對你有影響,哪些對你起作用,則全在於你的選擇。雖然酸、甜、苦、辣各不相同,但你能否完全體會也要看你的選擇如何了。
一個正確、小的選擇是人生的閃光點,而一個正確、大的選擇則是人生的轉折點。
人的一生隨時隨地都麵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你在不經意間就做出了一個選擇。也許,因為這樣你會感到做出一個選擇是那麼的容易。中午吃快餐還是來幾個好菜,晚上喝啤酒還是白酒,這樣簡單的選擇當然很好做出,但是人生之中許多選擇卻比這要複雜得多。
選擇和放棄必然同時發生;有選擇必定會有放棄,有放棄才會有選擇;什麼都想抓住,什麼都想得到,最終是什麼也抓不住,什麼也得不到。你選擇了好的必然就放棄了不好的,你選擇了做英雄必然就放棄了做懦夫。選擇與放棄相輔相成,互為對方存在的條件。我們要做出一個好的選擇就必須要會懂得怎麼去放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我們會放棄魚而選擇熊掌,這就是一種懂得放棄的表現,當然也是懂得選擇的表現。
一個好的選擇會給我們的生活、事業乃至人生帶來一個大的轉折。
常常聽見有人說:“機遇怎麼總是與自己無緣?”其實並不是機遇遠離某個人,而是人們能否抓住機遇!許多成功的契機,起初未必能讓每個人都看到深藏的潛力,而起初的選擇正確與否,往往也決定了人們的成功與失敗。即使機會出現在眾人的麵前,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抓住又能夠抓住的。麵對機會的來臨,人們常有許多不同的選擇方式。有的人會單純地接受,有的人保持懷疑的態度,站在一旁觀望。有的人則固執地不肯接受任何改變。不同的選擇,當然導致迥異的結果。
李先生和張先生同時在一個火車站買票。李先生想去上海但買到的卻是去北京的火車票,張先生想去北京但買到的卻是去上海的火車票。很巧,他們在車站相遇並認識了,在聊天的過程中他們知道了對方的想法。剛好隻要互換一下車票就可以到各自想到的地方了。原來他們兩人都是離家出走想到外麵去幹一番事業。
李先生問張先生為什麼想去北京呢?
張先生答道:“因為北京更容易生存,北京有很多的大型超市有免費品嚐的食品,也有火車站可以不花錢去住;假如我找不到工作而錢又花光了的話,我還可以輕鬆地活下去。”……張先生以同樣的問題問李先生,那你為什麼又想去上海呢?李先生答道:“我聽別人都說上海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地方,我到那裏去應該會很快改變目前的狀況。”
李先生和張先生懷著各自的憧憬去了各自理想中的天堂。那他們的結局又如何呢?張先生到了北京之後真的如他對李先生所言,沒有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並且錢很快花光了。這時的張先生就如他所言去吃免費品嚐的食品並去火車站睡。就這樣日複一日,張先生喪失了找工作的能力,同時也喪失了生存的本領。可想而知張先生的最終結局是怎樣的了,他淪為了一個乞丐。
我們再來看李先生的結局如何呢?李先生到了上海之後看到上海的確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地方,但同時也是一個充滿生存挑戰的地方!
李先生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生存下去。李先生憑著自己鄉下人對泥土氣息的敏感,他發現把家鄉的許多具有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的花拿來賣可以賺錢。於是李先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開起了一家小小的花店。時光飛逝,轉眼幾年過去了,這時的李先生已經辦起了其他的實業,並且他的花店也開了多家連鎖店。李先生回想起當年買了北京的火車票而沒有去成,心裏不免有一絲遺憾,於是他決定到北京去發展其他的連鎖花店。因此李先生到北京去考察北京的市場。當他下飛機時聽到一個蒼老的聲音叫到:“好心的先生賞點錢吧。”李先生很有愛心,掏出錢準備給那個乞丐,這時一眼便認出乞丐正是當年與自己換票的張先生。
老天有眼又讓他們見麵了,可是這次他們的人生都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選擇的力量在他們身上一覽無餘。由於他們各自的思想意識不一樣(一個想著沒錢可以吃免費的食品,一個想著怎樣抓住機遇賺錢),就產生了不一樣的選擇(一個去北京,一個去上海),當然也就有了不一樣的結果(一個成了乞丐,一個成了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