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生命清單(2 / 2)

路遙的巨著《平凡的世界》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為了寫好這部著作,他就曾為創作的前期準備工作列了一個“清單”。

先是大量地讀書,為實際寫作打下堅實基礎。讀書大約分了三個部分:一是專門著作,農業、商業、工業、科技以及大量搜羅許多知識性小冊子;二是雜書,理論、政治、哲學、經濟、曆史和宗教著作等等:三是列了一個近百部的長篇小說閱讀計劃,包括重讀的和新讀的。讀眾多的小說是提高寫作技巧的必修課,而積累各種知識也是提高小說“含金量”的必然途徑!

同時他找來了這 10年內《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一種省報、一種地區報和《參考消息》的全部合訂本,為《平凡的世界》所涉及的 1975年到 1985年 10年間中國城鄉廣泛的社會生活作了充分的準備!有了這些寶貴的資料就可以逐年逐月逐日地查閱和記錄這 10年間他所需要的信息了。

前麵的工作告一段落之後,接下來的更具挑戰性,就是“深入生活”。上至省委書記,下至普通老百姓,隻要能觸及的,就竭力去觸及。在這期間他想方設法去了解和體會各種不同人和不同環境下的生活:鄉村城鎮、工礦企業、學校機關、集貿市場、國營、集體、個體……最後,也是最艱苦的一個階段就是投入實質性的創作了。《平凡的世界》的第一部初稿是在一個偏僻的煤礦醫院開始動筆的。選擇這樣一個生活條件艱苦的地方是路遙刻意而為,在這樣的環境下可以把外界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而進行創作!

路遙嚴格地、殫精竭慮地按照自己預定的計劃看書和查閱資料,天南地北地四處奔波。在不知不覺中,近 3年時間過去了,但真正的小說還沒寫一個字,已經把人折騰得半死不活。可就是這種“折騰”,為《平凡的世界》的橫空出世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很多人在無意識中就做了環境的奴隸而不是主人,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他們沒有一份“生命清單”,沒有一個奮鬥的目標來指引他們!為自己一生的生活內容或發展方向,為自己在某個特定的時期能夠成功地做好某項工作,自覺而科學地製定一份切實可行的“生命清單”,其實就是促使我們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保持身份和角色意識的統一連貫性,提醒我們更加自律,做環境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生命以一種自我流放和虛耗的狀態和形式存在著。他們什麼“吃香”幹什麼,哪裏“熱門”就往哪裏鑽,生活隨意性很大,隨波逐流,搖擺不定。最後的結果就是遠離精神的核心和生命的要旨,在浮華和虛無中循入旁門左道。這些人的人生,我們稱之為“快餐式的人生”。因為他們把人生當成一頓快餐,簡單地臨時調劑和搭配,似乎照樣具有營養價值。這些人隨意地生活,簡單地搭配人生,是因為他們缺了一份相對穩定的“生命清單”!

真正的人生難道就是一頓“快餐”嗎?答案肯定不是,真正的人生應該是一種兼具營養和藝術價值的盛宴。要做好這頓盛宴就必須要有一張清清楚楚的“菜譜”,以使各種物料得到最佳的搭配;沒有菜譜,各種物料就不能得到有效地組合與利用;有了它時,我們就能夠從從容容地烹製人生的美味佳肴。趕快製定你生命的“菜譜”吧,這樣會使你的人生“盛宴”更早地給你充足的營養!

生命清單,不隻是安排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更為重要的是,它使我們樹立了一種精神理想和追求。

人的生命是一支筆,是一支鉛筆,寫錯了不怕還可以塗改;但它不是鋼筆,因為鋼筆可以有新的“生命”注入,而鉛筆的“生命”卻隻有一次。我們決不允許因為可以塗改而胡亂譜寫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因為我們的生命隻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