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安排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更為重要的是,它使我們樹立了一種精神理想和追求。
早在 44年之前的洛杉磯郊區,一個 15歲的沒有見過世麵的孩子,擬了一個表格,表上列出了他的夢想:
到尼羅河、亞馬遜河和剛果河探險;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紮羅山和麥特荷恩山;駕馭大象、駱駝、鴕鳥和野馬;探訪馬可·波羅和亞曆山大一世走過的路;主演一部像《人猿泰山》那樣的電影;駕駛飛行器起飛降落;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著作;譜一部樂譜;寫一本書;遊覽全世界的每一個國家;結婚生孩子;參觀月球……他把每一項編了號,共有 127個目標。當把夢想莊嚴地寫在紙上之後,他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實行。
16歲那年,他和父親到了喬治亞州的奧克費諾基大沼澤和佛羅裏達州的埃弗格萊茲去探險,這是他首次完成了表上的一個項目。
他按計劃逐個逐個地實現自己的目標,49歲時,他完成了 127個目標中的 106個。
這個美國人叫約翰·戈達德,一生之中獲得了一個探險家所能享有的所有榮譽,其中包括成為英國皇家地理協會會員和紐約探險家俱樂部的成員。
我們應該現在就製定自己的“生命清單”,從而不至於為沒有實現生命的“價值”而後悔。有了“生命清單”,我們就可以更好地利用今天。
在一次企業員工的培訓課上,我沒講一句開場白,手裏卻高舉著3張 100元的鈔票,其中一張是嶄新的,一張是半新半舊的,一張是破舊不堪的。
麵對課堂裏的幾百個人,我拿起那張嶄新的鈔票問:“誰要這張100元?”一隻隻手舉了起來。接著,我又拿出那張半新半舊的鈔票。同樣,有很多人舉手。最後,我拿出那張破舊不堪的鈔票,問道:“這是一張破舊不堪的 100元鈔票,我打算把它送給你們其中的一位,現在還有誰要?”這時,還是有很多人舉手。
“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是新鈔,還是破舊不堪的舊鈔,你們都想要它,因為它並不因新舊而貶值。它依舊值 100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淩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生什麼,或將要發生什麼,在上帝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肮髒或潔淨,衣著齊整或不齊整,所有的人都是無價之寶。生命的價值不取決於我們的所作所為,也不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是取決於我們本身!我們是獨特的,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
昨天是一張作廢的支票,明天是一張期票,而今天則是你惟一擁有的現金。
我們的一生並沒有多少時間,現在還要除掉一些“作廢的支票”,更是所剩不多!
如果每一個人的人生曆程,平均以 70年的時間來算,除去少不更事的 10年,老不方便的 10年,剩下的也不過就是 50年的時間。這 50年,也不過就是 18250天。如果我們再除去三分之一的睡眠時間,最後剩下的,大概就隻有 12166天了。在這少得可憐的 12166天裏,我們應該幹些什麼?都能幹些什麼呢?
有一首歌的歌詞裏有這麼一段:“……十歲前,傻讀書;二十歲,還糊塗。三十四十晃眼過,五十的光陰如跑步。一半的日子你床上混,一半的日子你窮忙乎。生老病死,婚喪嫁娶;衣食住行,油鹽醬醋;掐頭去尾你數一數,一輩子如何不盲目……”
的確,我們如果不好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列出一張“生命清單”來,也許我們的人生就在渾渾噩噩中度過。
生命清單,其實就是人生計劃,它是由一個個具體的必須付諸努力的目標組合而成。它可以圍繞一個主題精心布局,也可以涉及不同的領域和命題,最大程度地豐富生命。
作為個體生命自我覺醒意識的體現,“生命清單”是一種有序的、遵循一定步驟的有益人生策劃。當然,由於主觀意識的差異和客觀條件的製約,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洞察預見自身的潛能和實際來製定整個一生的計劃,但針對人生某些時段的某些事,我們完全可以、也有必要,仔細地安排做事的程序和要點,作為行動的依據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