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結局(1 / 1)

殷國以區區一塊閩地的地盤開始迅速崛起擴張,趁唐國攻打楚國之際,殷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打吳越,吳越國正值內亂頻發,殷國很快就滅了吳越,吞並了整個吳越國。王延政善待吳越國主,封為吳越郡王。而此時,楚國已經被唐國搞得混亂不堪,唐國卻遲遲吞並不了楚國,反而陷入了楚地的戰亂中,損失慘重,不得不從楚地撤軍。南漢國趁機漁翁得利,發兵攻占楚漢邊境的諸多地盤。在不知足的情況下,漢軍向楚地發起全麵進攻,導致漢國境內的兵力幾乎空虛。殷國於是趁虛而入,發兵南漢國,攻占嶺南之地,滅了漢國。王延政善待南漢國主,封為南海郡王。殷軍趁熱打鐵,發兵楚地,與之前進攻楚地的漢軍融為一體,齊心合力攻占了整個楚地,滅了楚國。於是,殷國以三麵之勢包圍唐國,而此時,唐國的淮北之地已經被宋國攻占,唐國被宋國折騰得已無力再與殷國抗衡。宋國不接受唐國的歸順,勢要和唐國兵戎相見。唐主隻得以淮南之地依附殷國,請求殷國協助抗衡宋國,從宋國那兒奪回淮北之地。王延政接納了唐國的依附,封南唐國主為東海郡王。此時,宋國已經攻占了北漢、荊南和蜀地,殷宋以長江為界,各自控製了江南和江北。然而,北方的燕雲十六州還沒有收複,殷宋就此打成協議,若是宋國收回燕雲之地,殷國將以江南之地歸順宋國,完成天下一統,殷國承諾,宋國進攻契丹的時候,絕不會背後偷襲,而是進攻大理國、安南,肅清西南之地的割據。於是,宋軍北上進攻契丹,試圖收複燕雲十六州,殷國西進,進攻大理和安南。殷國很快滅了大理國,收複了安南之地,然而,北進燕雲之地的宋軍卻於契丹軍陷入了膠著的狀態,宋國國主趙匡胤更是出師未捷身先死。王延政猜測,若是趙匡義接替趙匡胤率領宋軍,隻怕燕雲十六州將很難再收複了。於是撕毀協議,率領殷軍北上,攻占宋國之境,逼迫趙匡義歸降。宋軍麵臨前後夾擊,隻好選擇歸順殷國。殷軍趁勢北上,和原來的宋軍合並,一舉收複了燕雲十六州,將契丹軍趕出了長城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