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茶神(1 / 3)

大唐之末,玉皇大帝得了一個怪病,食無味寢難安,終日無精打采,禦醫們都束手無策。太白金星獻計,張榜三界尋醫問藥,日子一天天過去,來自三界名醫絡繹不絕,然而玉帝的病情絲毫不見好轉。眼看著玉帝一天天萎靡不振的樣子,王母娘娘急得直掉眼淚,天兵天將更是誠惶誠恐坐立不安,整個天庭陷入一片陰暗。眼看情勢不妙,太白金星自告奮勇,親自到人間尋醫問藥,並得到王母的特別許諾,有哪位能治好玉帝的病,願將天上最美麗鳳凰二位仙女許配為妻。

數天一晃而過,正當眾仙家望眼欲穿之時,太白金星終於回來了。同時帶來了一個名叫阿龍的黑小夥,隻見黑小夥阿龍個子不高,頭戴草帽,腳穿木屐,手捧一個竹製的缽,缽內盛著幾株嫩芽,形如雀舌鷹爪,嬌翠欲滴。太白金星請王母娘娘從瑤池中取來一壺玉液瓊漿,黑小夥阿龍接過瑤池仙水,在靈霄寶殿的玉爐為玉帝衝泡神奇的北苑靈芽。看著這個來自

山野鄉間的黑小夥,眾仙家有的滿眼疑惑,有的暗暗好笑。

正當眾仙家議論紛紛之時,一縷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大家循香望去,隻見黑小夥阿龍手捧一盞冒著熱氣的湯水呈上,太白將那碗清香沁脾的湯水獻給玉帝。玉帝輕品一口,刹時神清氣爽,病意全消,不覺驚歎:一口喉吻潤。二口破孤悶。三口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口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口肌骨清,六口通仙靈。七口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玉帝大喜,詢問此物之名,聽說不知其名。玉帝見這個來自人間的小夥,頭戴草帽,腳穿木屐。於是以此形狀,為之取名為茶。又見獻茶的是一位個子不高的黑麵小夥阿龍,於是為這種茶定名為矮腳烏龍茶。

王母娘娘兌現自己的許諾,將天上最美麗的鳳凰二位仙女許配給阿龍為妻,又賜黑小夥阿龍張姓,因為帝俗家姓張,叫張百忍。

自從喝了北苑靈芽矮腳烏龍茶之後,玉帝備感神清氣爽,他又將靈茶分賜給身邊的人品嚐,王母喝後頓時容光煥發、風采照人,嫦娥品了更加身輕如燕、婀娜多姿。建州的矮腳烏龍茶一下便在天宮出了名,掛了號。

北苑靈芽產自閩地建州東溪一帶,當年正值大唐之末,戰亂頻發,那片茶山疏於管理,采擷粗放,正陷入困境。這時,張廷暉上奏玉帝說明原由,並懇請玉帝準予回鄉,管理茶山茶樹。玉帝準其奏,命其好好打理茶園,造福天下蒼生。

廷暉臨行,又得王母娘娘特賜給鳳凰二位瑤池仙女作為嫁妝的一瓶瑤池仙水。鳳凰二仙女隨張廷暉來到建州東峰一帶的茶山,取出帶來的瑤池仙水,灑向茶山東西兩側,立即化成如今的東溪與西溪,又向茶山內灑了一滴,便化成了一眼清泓的仙泉,這便是後來的鳳凰泉。

龍鳳泉的水並不多,但在製茶時節,即使一天舀了一百多桶水,泉裏的水也不見減少,還像平時一樣多。可是,每當製茶結束,監茶官封焙完工後,龍鳳泉的水就歇息了。這眼泉水深隻有二尺左右,泉底有暗道通到東溪,泉水日夜不停地冒出。到了製茶時節,大聲一喊,泉水就應聲冒出,等茶製完了,泉水也正好停了。因為泉水這麼神奇,所以製造出來的茶,品質出奇的好。

話說那片茶山自從得了瑤池玉液瓊漿的滋養,愈發翠綠蔥蘢,加上張廷暉的精心管理和鳳凰二位瑤池仙女的輔助,這一帶的茶葉不僅發芽比別處早,而且品質也是別處無與倫比的。在鳳凰兩位仙子的指點下,張廷暉研創了采、擇、蒸、榨、研、造、焙一整套獨特製茶工藝,其茶品很快便名聲遠播。

其時正值唐末五代十國,閩王嚐過張廷暉所製的茶後喜出望外,頒下聖旨,將那片茶園封為皇家禦茶園,因地處閩國北部,故稱北苑。北苑禦茶園中部分茶樹長得格外茁壯,茶芽較之矮腳烏龍茶更為肥碩,其茶品香氣豐韻、入口柔順,閩王又特別賜了一個新的好聽的名字,北苑水仙茶,意思是瑤池仙水培育而成的茶。

北苑禦茶園最為輝煌,其範圍達方圓 300 裏,園內儀製均按皇家園林建造。其中心在今東峰鎮鳳凰山一帶,當年自東溪往南至鳳凰山麓設有規模宏偉的九重建築。從外門進去的第一重建築是清風門,即儀門,其左側為茶焙,右側為庫房。清風門往南,依次排列的第二重建築是漕司行衙,也就是北苑禦茶園的官署。再往南前行就到了她的第三重建築:貴賓的接待室——禦茶堂,禦茶堂的後麵是第四重建築:禦泉亭。據舊誌的記載,這口禦泉喊之則出,造畢則竭。禦泉亭的左側是喊山台,右側就是神奇的禦泉存儲之所:龍鳳池,池中有紅雲島,島上遍植海棠、櫸柳,景色迷人。從禦茶亭下來繼續往南走,順次為第五至第九重建築:分別是禦茶院、星輝館、望京樓、鳳凰閣和乘鳳堂。北苑乘鳳堂在鳳凰山最高處,堂側有石碣,字大遲許,端勁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