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第50招兒不斷充電——靠能力改變命運(2 / 3)

(3)知識是成功做事的保證。在準備做一件事,特別是做一件大事的時候,一定要先學習相關知識,然後再動手去做,這樣,成功才會有保障。

3.把學習培養成一種習慣

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追求成功的人應該培養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梁漱溟是中國現代思想家、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梁漱溟6歲時還不會穿有背帶的褲子,小學時學習也不是很好,而梁漱溟竟能憑借自學而成為在哲學、佛學、政治學、經濟學諸多領域皆有建樹的著名學者,實屬奇跡。那麼,梁漱溟後來為什麼能取得巨大成就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是他成功的答案。

梁漱溟從八九歲開始自學,直至九十五歲高齡辭世,在近90年間,他一直以書籍為友、以報刊為伴,特別是在奠定其學問基礎的青少年時期,梁漱溟更是孜孜不倦地勤於自學,沒有一日間斷過。當時,據說他讀書看報已經成癮,以至於“每日不看報,則無異於未曾吃飯飲水”。

據梁漱溟自己說,他中學時每天必讀的報刊有好幾種,其中既有中國人主辦的,也有外國人主辦的;既有擁護改良的文字,也有鼓吹革命的篇章。讀書時,無論是佛家的經書還是儒家的典籍,也無論是經濟類的讀本還是政治類的著述,隻要認為和自己所思考的人生、社會諸多問題相關,他都盡可能地去研讀,並在研讀中進行比較、借鑒,然後,再得出自己關於人生、社會問題的結論。於是,他的著作相繼問世,他的文化大師的地位,也因此而確立。

梁漱溟作為一個有才氣的大儒,其成長過程應該給我們很多啟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為普通人叩開智慧的大門,能為普通人添加更多的才氣。

很多人能了解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人生的意義與作用,但不知道應該著力養成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此,這裏介紹五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大家努力的方向。

(1)一心向學的習慣。一心向學的習慣,是所有學習習慣中最重要的習慣。

(2)專心致誌的學習習慣。專心致誌的學習習慣,是大家必須養成的起碼的學習習慣。

(3)嚴格地執行學習計劃,養成定時定量的學習習慣。嚴格執行學習計劃,養成定時定量的學習習慣,是實現目標、克敵製勝的法寶。

(4)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有利於提高學習質量,有利於培養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於增強人的發現、發明和創造能力。

4.向他人請教

輕佻應以穩重來彌補,浮躁應以踏實來彌補,偏狹應以寬容來彌補,急躁應以和緩來彌補,剛強暴戾應以溫柔和順來彌補,膚淺應以沉厚來彌補,刻薄應以渾厚來彌補。麵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我們不應該感到害怕或是極力去掩飾,這樣隻會讓我們的缺點和不足更明顯,對我們的發展也更不利。一個人的性格有不足,要認識自己的不足,想辦法來彌補,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積極地向他人請教,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

幾乎在每次較大規模的戰爭中,成吉思汗都處於劣勢,可為什麼大多數情況下又是以他的勝利而告終呢?除了成吉思汗本身能征善戰、足智多謀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善於向別人學習,即便對方是自己的敵人。

成吉思汗對於工匠有著極大的興趣,每次戰役之後,工匠一個不殺,都帶到大漠,讓他們從事生產。這是因為蒙古生產技術落後,尤其缺少工匠。也真難為成吉思汗能想出這種辦法來,使其用最快的方式趕到了時代前沿,不亞於經過了幾次科技革命。他利用工匠們建造了很多的大兵工廠,生產作戰所需的兵器。

有一個俘虜想活命,但他又不是工匠,當元朝軍隊過來檢查時,他用右手食指在左手食指上來回換了兩下,表示他會鋸木頭,他居然因此就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有一個西夏的降人,工技嫻熟,因而深得成吉思汗的寵愛。當耶律楚材到成吉思汗身邊時,這個工匠譏諷他說:“現在是需要工匠的時候,你這個酸秀才來幹什麼?”足見當時工匠的地位是很高的。而且,成吉思汗還把被俘的工匠組成了獨特的軍種——工匠隊。有人說,這是古代軍事史上最龐大的獨立兵種。

充分利用工匠,保證了元朝軍隊的武器始終處於世界先進水平。他們不僅有拋石機、連發弩、“火焰噴射器”,還從漢人那學來了火藥技術,改進了火器,建造了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火炮。在後來的攻城戰中,炮兵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四大發明中的火藥技術傳到歐洲,就是元朝軍隊帶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