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第50招兒不斷充電——靠能力改變命運(1 / 3)

招法解析

無論你的出身如何,也無論你的智商有多高,你都不能否認這樣一個事實:知識改變命運!你也許認為自己很有能力,但沒有知識的能力就像沒有燃料的機器,永遠不可能有所作為。藐視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失敗。

用招要點

1.勤奮是邁向成功的路徑

在成功的道路上,除了勤奮,是沒有任何路徑可走的。在每個成功者身上,都可以看到勤勞的好習慣。魯迅說:“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

勤奮使你如虎添翼,能飛又能闖。任何事情,唯有不停前進方可有生命力。勤奮往往能使你脫胎換骨。那些出類拔萃的人,都是將勤奮當作金科玉律的人。隻有勤奮,才能走好人生的路,獲得事業的輝煌。

南宋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是個從小就立誌學孔子的人。在他上學時,一天上午,老師有事外出,沒有上課,學生們高興極了,紛紛跑到院子裏的沙堆上遊戲、打鬧。不大的天井裏,歡聲笑語,沸沸揚揚。這時候,老師從外麵回來了。他站在門口,望著這群天真活潑的孩子們“造反”的情景,搖搖頭。猛然,他發現隻有朱熹一個人沒有參加孩子們的打鬧,他正坐在沙堆旁,用手指聚精會神地畫著什麼。老師慢慢地走到朱熹身邊,發現他正畫著《易經》的八卦圖呢!從此,老師便對他另眼相看了。

朱熹這樣好學,很快成為博學的人。十歲的時候,他已經能夠讀懂《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儒家典籍了。孟子曾說:“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人。”當朱熹讀到這句話時,高興地跳了起來。他自言自語地說:“是呀,聖人有什麼神秘呢?隻要努力,人人都能夠成為聖人啊!”

世界上有許多卓越的人物,他們取得成功的原因大多是靠勤奮得來的。他們中甚至有許多人資質不是太高,但卻依靠勤奮取得了別人無法取得的成就。所以,天生的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自身應有的勤奮精神。隻要具有勤奮的精神,就會取得成功,就會開創人生的新局麵。一個勤奮的人會有以下特點:

(1)日常生活井然有序,做事不會拖拖拉拉、疲疲遝遝。

(2)對學習有極大興趣。興趣是勤奮的動力,一個人對某項事物產生了興趣,便會積極主動地投入,消除懶惰。

(3)能獨立解決問題。他們能克服依賴性,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做。

(4)學習全身心投入,爭取最滿意的結果。

2.把學習看成是頭等大事

學習不僅僅是學生的事情,不斷地去學習對我們所有人都是有用的。經常學習與經常運動具有同等的功能,它能為我們培養良好的習慣,發展有用的技能,使我們終身受用。所以,成功的人會把學習看成是頭等的大事,他們會先提升自己再打拚事業。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在其父司馬談死後第三年被任命為太史令。司馬遷立誌要寫一部史書,網羅天下的舊聞軼事,考察事情的起始終末,“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司馬遷如饑似渴地讀了許多國家珍藏的書籍,同時整理各種曆史資料,目的隻有一個,完成這部著作。

有一天,上大夫壺遂來拜訪司馬遷。他看到司馬遷埋頭看書,孜孜不倦的樣子,有點不明白,就問:“子長,聽說你想寫部史書,很好啊!可那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你沒日沒夜苦讀,不覺得太辛苦了嗎?”

司馬遷說:“先父在世的時候說過,周公死後五百年,出了個孔子,寫了《春秋》。孔子死後到現在又有五百年了,應該有人能寫出像《春秋》那樣的書。先父去世了,這件事我應該承擔,我要當仁不讓,也不敢謙讓啊!”

壺遂理解了司馬遷的寫作意圖,高興地點頭說:“子長,我明白了。你是要把這盛世的美德發揚光大,真是在做件大好事。我祝你早日成功。”

不久,司馬遷開始寫作了。他反複研究和比較曆代的史料,也認真整理自己親手調查來的事實。經過多年的努力,一部史料詳實全麵、敘述生動感人的《史記》誕生了。它記錄了遠古時代的黃帝至漢武帝幾千年的曆史,氣勢宏大,比《春秋》有過之而無不及,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把學習看成是頭等大事,才會使我們自覺地、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才能永遠保持學習的勁頭。否則,我們的學習也就缺乏源源不斷的動力了。如何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呢?

(1)沒有什麼事比學習更重要。要意識到學習的作用:人不學不成才;知識改變命運。

(2)生活中,合理安排學習和日常事務,不要讓生活的瑣事耽誤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