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組織作用

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一名學生,完成由“自然人”到社會的人的轉變,是一個複雜的成長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他會受到來自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方麵的教育和影響。在不同的人的不同時期,三個方麵的影響不是自然地、平衡地發揮作用的。其中必然有一股力量成為三種影響的“組織者”。這“組織者”起到幫他篩選和協調來自三方麵影響的作用。有的人可能因為遇到一位好老師,這位老師幫他分析、吸收來自各方麵的教育和影響,使他很快進步,這位老師就是他成長中幾方麵因素的“組織者”;有人可能在社會交往中受到他所崇敬的人(如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作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等)的影響,提高了自覺性,在學習、生活等方麵都有很大的進步,這位人物便是這名學生這一段成長過程中三方麵力量的“組織者”;有的人可能是家長起了很好的作用,幫助他正確認識和分析在學校和社會上遇到的諸多人和事,家長便是幾股力量的“組織者”。

學校是培養教育青少年的主要陣地,盡管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情況各不相同,在受到的幾種教育影響中,起主導作用的是學校教育。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他的工作任務、性質本身要求他在一般情況下,起到學生成長過程中來自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麵力量的“組織者”的作用。

先說“組織”學校內部諸因素。班主任要對學生全麵負責,這是大家都十分清楚的。農民種莊稼常常“看苗情”,“因苗施肥”。班主任也得常常“看苗情”,決定如何幫助一名學生。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最好的是德、智、體諸方麵都好,一般來說,學習成績是班級前幾名,他們對學校生活十分熱愛,對未來充滿信心……這種呈“理想狀態”的學生隻是很少數。多數是“中等狀態”或“存在不少問題”狀態。班主任的責任,就是力爭把每名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調整到“最佳狀態”、“良好狀態”或“較好狀態”,即在現有條件下,不失去信心,不斷進取。比如學習成績中等,或比較吃力,就要求他能正確對待,情緒較好,不斷進步;再比如生活或學習中暫時遇到某些困難、挫折,也要鼓勵他打起精神,看到希望充滿克服困難的信心。總之,這是一種包括思想工作和心理輔導以及物質幫助在內的“情緒調整”工作。

要承擔“組織者”的角色,把班上學生的情緒都調整到好或較好的精神狀態,像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讓每一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要做很多細致、艱苦的工作,要做任課老師的工作;要做學生的工作;要做周圍同學們的工作,求得大家諒解、關心和支持;還要抓整個班級的班集體建設……

再說“組織”社會因素。我們的社會正處在轉型期,整個社會的精神生活是積極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教育工作者常常埋怨社會的“大氣候”如何對學生有不利影響。當然整個社會應當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創造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有利環境(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誌反複強調“兩手抓,兩隻手都要硬”,近幾年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已取得很大進展)。但同時,我們應當看到,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應當善於幫學生篩選社會信息、正確對待社會影響。比如某學生在交友方麵情況如何;他的主要課外活動是什麼;他在思想、在價值觀和道德觀上受到什麼人的影響……在了解情況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逐步提高思辨能力,擇善而從,擇良友而交,盡量吸收社會的有利影響,把不利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直至消除。

最後說“組織”家庭因素。一方麵要了解學生家庭環境(經濟狀況、家庭成員狀況、文化氣氛等)和家長的教育思想(對學生的期望、對成長的看法等等)。另一方麵要想方設法使家長在正確教育思想指導下,與學校形成合力,共同擔負起教育學生的任務。

在改革開放,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強調班主任起到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麵因素的“組織者”的作用,更顯得十分必要了。今天的學生處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開放的環境中。社會價值觀呈多元狀況,獨生子女家庭比例大,不完全家庭、特殊家庭日益增多……毫無疑問,要真正做到由“應試教育”到全麵素質教育的轉變,就必須加強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麵的聯係,加強對三個方麵影響的協調工作。應當看到,在學校教育工作中,這還是一個薄弱環節。《易子而教》一文寫南京金陵中學的嚴老師,“組織”家庭教育不得法的彭某同學到善於教育子女的龔金昊同學家中去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當然要這樣做,需要做好調查研究,需要征得各方麵的同意,需要精心安排,需要考慮得盡量周到。

要真正使班主任在工作中承擔起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麵因素的“組織者”角色,需要做很多工作,例如在班主任工作計劃安排上、時間上予以保證;在班主任工作考核、評估中列入計劃;對這方麵工作做得好的班主任予以表揚,以及推廣他們的經驗,等等。

無論是全麵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實現教育的整體性;或是根據學生個體差異性幫學生發展個性和特長,設計成才道路;還是組織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麵力量形成合力,引導學生健康成長,都要做很多艱苦細致的工作。作為班主任,肩負著光榮、重大的責任。從宏觀上說,班主任的工作關係著上億個家庭,幾乎所有中國的青少年都得從中學“過一過”,一名正在形成人生觀、世界觀的學生,在這個階段受到什麼樣的教育,對他們將來踏上生活道路,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這是關係到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關係到民族振興、國家前途的大事。從微觀上說,哪一個家庭不希望孩子遇到一位好老師呢!在今天的中國,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家庭“百分之百”的希望所在。這“好老師”其實就是對學生全麵負責的班主任!

班主任天天要麵對天真活潑、思想活躍的孩子,要回答他們提出的從國際到國內,從政治、經濟、文化一直到人生善惡美醜的種種問題。他不是理論工作者,卻要常常回答孩子們從理論上提出的問題;他不是宣傳幹部,卻時時要完成宣傳任務;他不是心理醫生,卻免不了要回答學生心理谘詢的很多問題……所以無論從教育部門,還是從全社會的角度看,有五百萬之眾的班主任隊伍,的確是一支應當予以重視的力量。

應當向在班主任崗位上默默奉獻的老師們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禮!

從班主任自身來說,也應看到自身責任的重大,正像有的同誌所說的:“當教師如果不當班主任,他是不會真正體味到‘教師’兩個字的全部意義的。”是的,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育工作者,他工作的真正意義,是通過教書育人,通過幫助自己的學生揚起理想的風帆,邁開堅實的腳步,走向輝煌壯麗的成年——是通過班主任工作體現出來的。班主任肩負著光榮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