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理論篇
班主任工作藝術概述
教育學是一門科學,而教育學的具體運用卻是一門藝術。教書是一門職業,教書育人卻是一項偉大的事業。照本宣科的老師是教書匠,教書育人的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教師是偉大的:他把未來做為自己的創造藍本,他把學生的心靈做為自己的雕塑對象。教師的工作是瑣碎的:遲到早退、打架罵人,這個學生得滿分、那個學生不及格,你瞪我們一眼、我們撇你一嘴……每一件事單獨看來都是微不足道的,可是每一件事都可能成為學生變化的十字路口:處理得好,一件瑣碎的工作能成為支撐學生成功的基石,學生腳踏這塊基石一步步向前,在自己人生的某一時刻蹬上自己事業的頂峰;處理不好,一件小事可能成為下滑的斜坡,學生可能由此而跌入人生的泥坑。教育規律需要嚴謹地學習、刻苦地鑽研,更需要靜心的體會、心靈的領悟。在教師這支隊伍中,班主任是排頭兵,他不僅要教書而且要育人,不僅要培育學生成才,而且要培養學生成人。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班主任應該研究班主任工作的理論與原則,更要研究班主任工作的藝術與方法。
教育是科學同時又是藝術,所謂教育是科學,指的是教育的內容是科學的,態度是嚴謹的;所謂教育是藝術,說的是教育的方法、途徑、策略是多變的、因人而異的,像藝術一樣變幻無窮。
世紀之交,班主任麵對的學生不再是一個等待灌水的空瓶子,而是一扇扇等待敲啟的大門。每一個學生的內心都是一個豐富的未知世界,這個世界充滿著求知的渴望、自我實現的設想、社會交往的需求、兩性關係的迷罔、五花八門的矛盾、突如其來的異想天開……學生的內心世界是一個等待開墾的世界,是一個充滿能量的世界,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世界。在改革開放之前,進入這個世界,比較簡單,因為,那時候人心是開放的,不管你樂意不樂意,每一個人(當然包括學生)必須對領導交心。隨著曆史的進步,我們的國門打開了,心門卻逐漸關閉了,人們的內心有了存放隱私的角落。青少年學生的內心更是這樣。班主任再不能指望通過強迫力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而能不能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是決定教育成敗的關鍵一步。在這個意義上講,班主任工作藝術是“敲門的藝術”,教育藝術成為教師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班主任工作藝術是班主任教育思想、教育能力、教育素養、教育風格和教育機智等方麵素質的綜合反映和體現。班主任工作藝術包括政治理論學習、文化知識積累、心理素質修養、對所教授學科的深入鑽研。班主任工作藝術通常是班主任在教育實踐中所表現出來的精湛、嫻熟、巧妙、顯效並帶有鮮明個性化特點的教育教學技藝。班主任工作藝術是一項在長期教育實踐過程中鍛煉造就的一種能力,是借鑒他人教育經驗,融會貫通領悟於心,升華外現於行的教育活動。班主任工作藝術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刻苦鑽研教育教學規律,並仔細琢磨了然於心的結晶。班主任工作藝術主要體現為:善於將教育目的與學生實際發展水平結合起來,精心設計和靈活把握教育活動過程;教育形式靈活多樣,富於變化,能激起學生內在的活力;妥善而巧妙地處理偶發事件,善於化解矛盾與衝突;情感流露自然,具有強大的感染力,並且具有分寸感;語言表達生動、活潑、形象、幽默,具有邏輯力量和鼓動性;善於使用各種體態語言表示教師對學生行為的肯定、鼓勵、讚許、製止、批評,從而使教育教學活動達到最佳境界,並獲得最佳效果。
班主任工作是一種藝術活動。班主任工作藝術與其它藝術形式有著許多共性,比如表達的情感性、習得的領悟性、表現的綜合性等。班主任工作藝術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在表達過程中必定有大量的情感投入。小說家是這樣,詩人是這樣,演員是這樣,畫家也是這樣,教師更是這樣。一個真正熱愛學生的教師,他(她)的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乃至整個生活是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通的,學生的歡樂是教師的歡樂,學生的悲傷是教師的悲傷,學生的成功便是教師的成功。
學科知識可以通過背誦、做習題、討論等方法習得,但是班主任要想把班管理好,照葫蘆畫瓢,生搬硬套他人的經驗和做法是行不通的。班主任工作是一門藝術,藝術規律的掌握必須經過一個心領神會的過程。這一點同電影、話劇演員的表演十分相似。不管導演怎樣“說戲”,最終還要演員把導演的意圖經過自己的理解而表現出來。我們曾看到許多教師在參加優秀教師經驗交流會時,聽得津津有味,記得詳詳細細,但是回到學校,回到自己的班級,別人的經驗卻用不上,教育教學工作依然故我們,效果不明顯。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認為,學習別人的教育藝術、教育機智,不能照搬,而要有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也就是說,別人的好方法要經過自己的頭腦思考,要經過自己教育實踐的多次檢驗和自己多次的修正,最後成為符合自己個性特點的教育教學技巧。
真誠,班主任工作藝術的根本。魏書生曾說:“周總理的威望是隨著人類的進步而增高的,是什麼原因使每一公正、善良的人都感覺周總理是自己的親人呢?我們想這原因就是總理是真正把體貼關懷別人,作為自己生活的目的的人。周總理心中燃燒著的始終是使全國同胞都得到溫暖的火焰。無論老人、小孩子、科學家、服務員,最高貴的和最低賤的,最博學的和最幼稚的,他全都以誠相見,真心誠意地關心他們。學習周總理,如果離開真心實意地關心人、體貼人這一點,那就是舍本逐末了。”因而,魏書生要求自己“像一顆草、一隻蜜蜂、一名勤務員那樣,對人無所求,盡可能地多給人,勤勤懇懇,切莫有自以為是的思想。對老師一定要誠心誠意地尊敬,對學生在嚴格要求的同時切莫忘了愛,切莫有嫌棄後進生的想法,越是對後進的同學越是應該同情,越是應該愛,不要向他們發火,要耐心地、誠心地幫助他們想辦法追上去。”所以,我們研究班主任工作藝術,並不是在找尋一種“騙人術”,不是找尋一種工作口訣,不是找一本魔術書,我們是在尋找一顆我們的許多班主任丟失很久的一顆愛心、一顆童心,是把我們心中那雜亂無章的角落清理出來,存放真誠。
一、班主任工作藝術形成的基礎
一位優秀的班主任,一位工作藝術高超的班主任必須具有一顆愛心。這是老生常談,也是老生“必”談。一位班主任若沒有愛又能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不可想像的。愛是現代教育的第一法則。沒有愛便沒有現代教育,沒有愛便沒有真誠,沒有愛的的工作藝術是“騙人術”。教師的愛應該像母親般細膩,像戰士對祖國一樣忠誠。列·尼·托爾斯泰認為:“如果教師隻有對事業的愛,那麼他是一個好教師,如果教師對學生具有父母一樣的愛,那麼,他要比一個讀過許多書但不熱愛教育事業又不熱愛兒童的教師好。教師把對事業的愛和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教師的愛並不是一般意義的愛,它是一種天性和修養的結晶,它是道德與人格的統一,它要求教師具有獻身於教育的遠大理想,它要求教師必須具有熱愛真理的精神。班主任是教師隊伍裏的排頭兵,所以這種愛在班主任身上體現的最為突出。對於士兵來說,服從命令是天職;對教師來說,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一個人在選擇職業的時候,就應該在胸中形成這種觀念。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愛的集合,它包括世界上除了男女情愛之外的所有的愛——像母親熱愛孩子一樣無私,像父親熱愛兒子一樣嚴格而慈祥,像戰士熱愛祖國一樣忠誠,像兄長熱愛弟弟一樣寬厚,像姐姐愛妹妹一樣溫柔又體貼,像哲學家熱愛真理一樣執著而癡迷。熱愛學生是班主任工作藝術的第一塊基石。
一位優秀的班主任,一位工作藝術高超的班主任應該有高尚的品格。人的品格是一個人自我社會層次定位。一個人是高尚的,還是卑鄙的,首先不應看他的出身門第,更不看他的財富多少,最終看這個人的品格。教師作為人類知識的傳承者,作為人類美好生活的塑造者,必須具有高尚的品格——大公無私、公正、善良、忠誠等人類的美好品格必須成為教師的永不丟失的精神財富。一位優秀的班主任從他選擇職業起就應該把修煉自己的品格作為自己的終身必修課。我們認為,有些班主任工作沒有得到學生的認可,沒有得到學生家長的認可,在教育工作中失敗了。這種失敗是多方麵的,首先,他們的失敗往往不是失敗在方法上,也不是失敗在學識上,而是失敗在品格上。一個人品格低下,他的行為不可能高大,一個人品格卑鄙,他的行為不可能磊落。中國教育史上第一個“班主任”孔子,他的“班主任”工作成績無比輝煌,他的工作成功了,當然成功在他教育思想與學問上,但更重要的是成功在他的品格上。如果我們仔細考察一下曆史上成功教育家的業績,我們不難發現,每一位教育家都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努力提高自己的品格吧,它是班主任工作藝術的第二塊基石。
一位優秀的班主任,一位工作藝術高超的班主任應該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和淵博的文化修養。優秀班主任應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它表現在兩個方麵,精通和知新。一方麵是對已掌握的知識達到爛熟於心的程度;另一方麵是不斷獲取新知。精通就是對所教學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論,了解學科的曆史、現狀、發展趨勢和社會作用,掌握重點、難點。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並且在教育教學中,不僅是傳授這些知識,而且要運用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知新就是要不斷學習新知識,講課要有新意。一位優秀的班主任要有一種永不衰竭的求知欲望,像一個不知疲倦的探險家,對未知充滿渴望。要不斷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論,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一位優秀的班主任應有紮實的教育理論功底,教育學、心理學是班主任工作藝術的理論依據,應熟知並能靈活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優秀的班主任要注重知識的日積月累,注重總結經驗教訓。一句話,優秀班主任的工作藝術來自不斷的學習。列寧的那句話,“學習,學習,再學習”,對於班主任來說沒有過時。精深的專業知識和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是班主任工作藝術的第三塊基石。
一位優秀的班主任,一位工作藝術高超的班主任應該具有創新開拓的科研意識。教育科研能力是優秀班主任素質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基本功。當今社會新事物層出不窮,當代青少年活潑好動。對此,班主任應該給予研究和探討,這就要求班主任應具有強烈的教育科研意識,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班主任要不斷對教育教學的新情況、新熱點進行研究,在研究中得出正確的結論,進而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現代班主任不應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的苦幹型班主任,而應做科學型的班主任、學者型的班主任。教育教學科研意識和能力是班主任工作藝術的第四塊基石。當然,我們舉出這四點,隻不過是擇其要而已。
二、班主任工作藝術的基本特征
班主任工作藝術的本質是班主任教師對班主任工作的科學性的理解和對班主任工作獨特的藝術性的領悟結合與統一。班主任工作藝術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
(一)班主任工作藝術個人表現的獨特性
藝術創造上有一句名言:有一千位演員便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如果套用這一說法,應該說有一千個班主任,便會有一千種班主任工作藝術。班主任工作藝術是班主任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探索的結果。它不僅受外在社會經濟環境和政治的影響,它更受班主任自身的理論素養、認識水平、能力強度和個人經曆、興趣、愛好、特長、性格、氣質等個人條件的影響和製約。這就使得每位班主任的工作藝術風格呈現出獨特的個性色彩。因為班主任工作藝術的獨特性這一特征,班主任在學習和借鑒他人工作藝術的時候,照搬硬套他人的工作方式方法是行不通的。如欲成為一名教育教學技藝高超的班主任,必須經過長期學習、修養和心領神會的過程。
(二)班主任工作藝術總體傾向的時代性
藝術個性是創造個體個性的外現,而創造個體是現實生活的綜合。所以從這一觀點分析,班主任工作藝術又明顯的帶有時代的色彩。班主任工作藝術的前提是教育科學,一定時代的班主任藝術與當時教育科學發展水平及人們對教育現象的認識水平密切相關。這一點是不言而喻的。同時,隨著時代的進步,青少年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個人發展需要會有很大的變化,班主任的工作目的、要求、途徑、方法和手段必然要隨之變化。故而在班主任工作過程中所形成的工作藝術,也就必然烙上時代的“烙印”。
(三)班主任工作藝術運用的機變性
班主任工作藝術的機變性是指班主任必須依據不同的時間、地點、對象和條件,隨機應變地處理問題。即使是同一類性質的事件,也應審時度勢靈活處置;即使是對同一個學生,昨天的方法,可能不適於今天。課上不適於運用的方法,課下可能適用。班主任工作藝術的核心是實事求是,從有利於學生健康發展這一教育根本目的出發,采取的任何教育方式方法都應該有利於學生的成長。機變性是班主任在長期實踐基礎上所形成的敏捷的反應能力和高超的教育能力的體現,它決定著班主任的創造能力,也是班主任工作藝術的生命力所在。
(四)班主任工作藝術表達的情感性
這一點與其他藝術的表達是共同的,沒有情感參與的藝術活動是不存在的。班主任工作藝術的展示永遠有情感參與其中。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一次成功的教育教學活動,無論班主任采用的是語言還是非語言方式,都要使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積極、肯定的情感,或熱烈讚許,或強烈反對,或深情的安慰。班主任工作藝術的核心是熱愛和真誠的情感,熱愛和真誠是班主任工作藝術力的重要“能源”。列寧曾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沒有情感,所謂的班主任工作藝術就失去了血肉和靈魂,隻剩下一堆毫無生氣的骷髏。情感是班主任工作藝術的靈魂。
三、班主任工作藝術風格的分類
上麵我們在講班主任工作藝術的特征的時候,說到有一千個班主任便會有一千種不同的工作藝術。這樣說好像班主任工作藝術是無法分類的,可是為了便於班主任老師在實踐工作中判斷自己的工作類型,更是為了幫助班主任老師根據自身特點形成自己的工作藝術風格,下麵我們強行對班主任工作的藝術風格進行分類。但是由於班主任工作的綜合性特點,班主任工作藝術類型的分類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每一位班主任工作並非是單一的藝術手法的運用,而常常是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所以,下麵的分類隻是理論上的分類,隻是說某些班主任傾向於這種類型,而另外一些班主任傾向於另外一種類型。
(一)情感型
這一類藝術風格的班主任,他(她)的為人、處事、工作就像一團火,永遠充滿著激情。無論他們組織班級活動,還是與學生個別談話,無論是課上教學,還是課下談心,他們做什麼工作,情感總是很投入。他們的語言形象生動、感染力很強,富有鼓動性。無論什麼樣的學生,無論發生了什麼問題,學生總能從班主任那裏得到熱情的鼓勵和幫助。這一類型的班主任往往是不善於或者不喜歡掩飾自己的情感,他們敢說敢幹,敢怒敢愛。對善行佳績,喜形於色;對惡言敗行,仗義直言。這一類班主任的教育思想是高尚的,對自己的要求是嚴格的,對學生是善意的。不管他們的言辭多麼激烈,你總能體會出他們心中的熱愛和真誠。這一類班主任易於與學生在思想、心理和感情上互相溝通。他們對學生的要求,“嚴”與“寬”結合得天衣無縫。他們的“嚴”使學生從情感上無法拒絕,心甘情願地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因為不去做便覺得對不起老師;他們的“寬”使學生在感情上無法回避自己的錯誤,使學生感到如果不改正自己的錯誤,就對不起老師一片愛心;學生從老師的“寬”裏體會到信任,從老師的“嚴”裏體會到老師的希望,從而更增強了自律的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