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班會設計導引

主題班會是在班主任具體組織指導下,圍繞特定的的主題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品質等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多年來,我們在主題班會係列研究中,對成功的主題班會逐漸形成設計導引,即“六要”與“六性”相結合。

(一)主題詞要“小”而“明”,注重思想性

成功的主題班會首先要有一個好的主題詞,因為主題詞是主題班會的靈魂。它應該反映學生心靈深處的需要和熱點。其“小”指的是主題詞要具體,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不要“大”而“空”。“明”指的是主題詞的導向要鮮明、不含混,對全班學生有凝聚力和鼓舞力。如小學的“我們和誠實交朋友”,“家鄉前進百車飛”,“祖國名山在我們心中”,“春天在我們的友誼裏”等班會主題詞;再如中學的“我們相識在今天”,“有了規矩才能成方圓”,“船之歌”,“揭開青春意識的麵紗”,“時代呼喚我們奉獻”等班會的主題詞就是“小”而“明”的實例。實踐告訴我們,主題詞體現主題,是製約班會預期目的、選擇內容、確定方式等的“總開關”。如果擬出“大”而“空”的主題詞,班會的目的必然“渺茫”,其選擇的內容也必然空洞雜亂,效果不會太好。

(二)依據要充分,注重準確性

國家教委頒發的中小學德育大綱,是實施德育工作的法規性文件,它規定了中小學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和教育要點,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學生德育方麵的最基本要求,它是主題班會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主題班會一定要圍繞本年級的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及其教育要點的落實去設計、組織和實施。也就是說,既要對準德育目標,又要針對學生實際,有的放矢。同時,還要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認識事物規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防止“離綱”和違背規律而出現隨意性、盲目性、成人化和簡單化的傾向。

(三)內容要“新、近、實”,注重集中性

成功的主題班會,除了有個好的主題詞和充分的依據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須有緊扣主題的那些“新、近、實”的內容。一節主題班會能否給學生留下難忘的印象,能否對他們如何做人產生積極影響,關鍵是選擇好能夠反映主題的內容。其內容的“新”是指現實的而又新鮮的材料;“近”是指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具有強烈說服力、感染力的典型事例;“實”是指選擇的典型事例真實,可信度高。這些內容要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麵集中反映主題。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引起強烈的共鳴。切忌“假、大、空”。

(四)形式要生動活潑,注重可接受性

主題班會要講究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形式。無論確定哪種形式,都必須有利於表現主題。一節主題班會有了好主題詞、好內容,還要選擇適當的形式,才能使學生樂於接受這些信息,使之真正入耳入腦。要注意防止離開主題。單純追求熱鬧和花哨的形式。在確定形式上,一般要掌握兩條原則:一是表現主題的需要。二是學生樂於接受,符合他們心理發展的需要。

(五)學生要積極參與,注重群體性

主題班會麵對的不是一兩個學生,麵是班級的全體成員。因此,它具有鮮明的群體性。群體性要求班級所有的學生都有自己的崗位,人人都積極、主動參加。主題班會的全過程,就像在一座大舞台上,每人都扮演一定的角色,表現自己的才能。由於主題班會具有導向、鍛煉、激勵、陶冶、管理等多項功能,因此,應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特別是中下等生的積極性,即使班主任要花大氣力,也多讓他們顯露頭角,給他們機會,以增強他們進步的勇氣和信心。要防止班級優秀生包攬主題班會的傾向。

(六)組織過程要嚴謹,注重完整性

主題班會不是開了會就完事,它是從設計——準備——實施——鞏固——延伸五大環節形成完整的教育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要做到組織嚴謹,有序進行,既保證每一環節的教育質量,又要使這諸多環節環環相連。在此基礎上,為充分發揮它的教育作用,還應展開、深化和升華主題,並貫穿始終。把這次主題班會與下次主題班會聯係起來,形成一個教育階段的係列性主題班會。

情境討論型主題班會的設計

情境討論型主題班會是指班主任老師根據不同時期德育內容的具體要求,設計特定的情境,在老師或學生主持下,學生們進行討論。通過學生們之間相互辯論,達到統一學生思想、逐漸形成正確觀點的主題班會。學生的思想觀點正確與否取決於他們所依據的理論。情境的討論是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學生在自我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從而使學校的德育從抽象變為具體,把德育落到實處,避免教師空洞的說教與灌輸,解決學生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麵的問題,促進學生的身心成熟,達到事半功倍的德育目的。情境討論型主題班會的特點與作用如下:

(一)教育素材新穎多樣,有利於吸引全體學生的參與

情境討論型主題班會的關鍵是情境的設計,也就是根據不同時期德育的具體要求,選擇並確定教育情境。情境可以是學生中發生的一件小事、一則故事,也可以是學生自己編排的一個小品等。但情境必須與德育內容相聯係,內容應新穎,有一定論辯性,能吸引學生參加討論。如針對初三學生升入高一後,身心發育變化,獨立意識增強,渴望擺脫父母的束縛,凡事都想按自己的意誌行事的思想傾向,我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情境供同學們討論:

小羊家的前麵有座山,山中有許多凶猛的動物生活在那裏,還有許多鮮嫩的小草。小羊的家與大山之間是萬丈深淵,隻有一座獨木橋相連。羊媽媽經常告誡小羊,山中有大灰狼,自己不能一人過橋,小羊卻不以為然,有一天小羊決心過橋品嚐一次鮮嫩的小草。

請思考,談談你對羊媽媽的告誡與小羊過橋行為後果的看法。

學生們通過討論,認識到獨立性、冒險精神並不是盲目拒絕長輩的經驗與告誡,而是在前人的經驗之上的科學的探索。

由於設計的情境內容新穎,並且情境反映的學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或碰到的事情,這樣就能吸引學生踴躍發言,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自然而然地參加到德育活動中來,從被動受教育轉變為積極受教育,因此,德育取得了實效。

(二)情境的針對性,有利於解決學生存在的具體思想

問題德育應根據德育大綱,結合不同時期要求,針對學生某種錯誤的思想傾向,有的放矢地進行思想教育。比如,近年來高校招生分配製度改革,一些大學畢業生找工作出現了困難,因此一些中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認為上大學沒有必要。

(三)情境討論的自我教育性,有利於學生自身錯誤的

糾正每個主題的討論都重在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學生的積極參與本身就是自我教育的過程。

(四)情境設計具體,利於德育深入學生內心

說教往往是抽象的,但說教又是目前德育經常采用的方法,可是脫離中學生實際的、成人化的說教模式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很多對學生進行的愛國主義教育往往是通過說教來進行。愛國主義是人們對自己祖國具有的深厚感情,這種感情必須是發自內心的,因此也非一日形成的。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母親的痛苦都熟視無睹,他又怎麼能愛其他人?我們乘勢引導學生認識,愛國主義應體現在:在學校愛老師、愛同學、愛班集體,在家愛父母,從而使愛國主義教育具體化,並把孝心獻給父母,關心獻給他人,愛心獻給社會,忠心獻給祖國,變成學生的自覺行動。

(五)主題班會的討論形式,有利於學生分析問題、解決

問題、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每一個情境都是從具體的德育要求出發,並為一定的思想教育內容服務的。無論對哪一個情境的分析與回答都必須依據一定的理論,觀點的正確與否取決於理論的正確與錯誤。而正確觀點往往依據的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因此情境討論主題班會所體現的是學生在討論時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分析問題,並在運用正確觀點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內化為自己的立場與觀點。

情境討論型主題班會是我們對德育工作的探索,是德育實效性要求的具體化。它有利於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它不僅使學校德育落到了實處,而且反過來又促進了學生的學習,也有利於學生全麵素質的提高。

班隊課的設計與實施

班隊課是圍繞特定的主題,對學生進行思想和道德品質教育的一種課堂組織形式,它是學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徑,是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它在班集體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能使班集體建設的各階段目標得以內化;能使班集體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得以集中解決;能使學生個體的能力水平得到培養和發展,加速班集體建設。

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圍繞班隊課的如下7種特性設計與開展了活動。

(一)教育性,使班隊活動目標正確

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思想認識的轉變,需要借助整個班集體的力量,通過集體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和自我教育,促使學生在班集體中和諧、全麵發展,這是班隊課所要體現的教育功能。任何一節班隊課,任何一項內容都要求對學生有強烈的感染。運用集體力量因勢利導、循循善誘,教育全班學生。

(二)自主性,使班隊活動主體明確

班級群體中的每個學生總是以自己特有的思想經曆、認識、情感與同學一起學習、交往。在班隊課的活動中,老師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從主題確定、內容安排及過程設計等,班主任應盡量放手讓學生準備,挖掘個人潛力,發揮個人特點,知人善任。經過一年來的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自主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三)群體性,使班隊活動範圍擴大

各種班隊課,隻有全麵發動、全員動員、全體參與,人人有表現的機會,才能取得整體效益。

(四)針對性,使班隊活動指向鮮明

班級是一個微社會環境,不可避免地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班主任應善於抓住有利時機,針對學生中的實際問題,指導、組織班隊活動加以解決。這也是班隊課的生命力之所在。

(五)實效性,使班隊活動效果明顯

班隊課力求達到活動的高效率和效果的高質量。班主任把握、選擇、利用、創造教育契機,及時設計開展各種活動,注重它的時效性。

(六)係列性,使班隊活動內容連貫。

人的認識總是遵循“從淺入深,由低到高”的規律發展的。班隊課的設計與實施也要依照遠、中、近分期目標,針對班級的實際循序漸進,逐步加深。一學期、一學年甚至整個小學階段,班級要舉行多次班隊課,必須胸有成竹,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有統一的、連貫的計劃,通過一次圍繞階段目標設計的係列活動達到一個總的教育目標

(七)層次性,使班隊活動安排逐步深入

社會在發展,學生的認識水平、思想覺悟也在不斷提高。不同年級,不同時期的班級情況定會有所不同。這就要求班隊活動按具體情況,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從低級到高級地開展不同層次的活動。為

班隊課在主題設計上要著重體現教育性、自主性、針對性和時效性,活動安排上要著重體現群體性、係列性和層次性。

綜藝式主題班會

班會課作為班集體建設的一塊重要園地和學校德育的一門主導課,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在這塊園地裏,經過班主任們的辛勤耕耘和不倦探索,目前呈現萬紫千紅、碩果累累的繁榮景象。他們改變以往空洞說教的作法,寓教育於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活動,創造了綜藝式、演講式、辯論式、講座式、智力競賽式,社會調查式等主題班會新形式。

主題班會的多種形式中,最為典型、最受歡迎的還是綜藝式主題班會。綜藝式主題班會形式最豐富,組合最自由,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綜藝式主題班會是集體活動,能展示個性特長,充分發揮青少年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成功的綜藝主題班會基本要求是:①主題突出,意義深刻;②生動活潑,饒有趣味;③人人參與,發動麵廣;④主持出色,安排緊湊。

要實現上述基本要求,必須注意三個環節。

(一)會前準備

首先確定主題。愛國主義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傳統美德教育、行為規範教育、環境人口教育等等均可以作為主題。上述主題還可以再分解,如傳統美德教育方麵,在一堂班會課裏,可以突出助人為樂、尊敬師長、擇友交友、勤儉節約等其中一方麵,使主題更具體、更明確。主題要根據年級特點、階段要求、學生思想傾向和學校德育的總體序列安排來確定。主題確定以後,要用準確、簡潔、鮮明的點睛語句來概括主題,作為主題班會的題目,如“甲午百年祭”、“築成我們新的長城”、“我們的風采”、“決不讓勤儉之風失傳”等。主題鮮明是綜藝式主題班會與聯歡會、文娛晚會的最大區別。

其次是組織材料。主題確定之後,組織材料就成為關鍵。要發動全班同學收集材料或進行創作,或根據作文、周記改編,或從報刊圖書中摘錄選取。班主任的工作是審閱材料,看是否觀點正確、健康向上、言之有物、情趣高雅、緊扣主題。要淘汰低級趣味的內容。

再次是選擇形式。上麵談過,綜藝式主題班會表現形式不拘一格,自由靈活。運用頻率高的形式有相聲、快板、三句半、講故事、詩歌朗誦、跳舞唱歌、器樂演奏、小品啞劇等。有的還安排演講辯論、模擬法庭、武術表演。我們曾看到一個叫“男兒當自強”的節目,在雄壯的《萬裏長城永不倒》樂曲伴奏下,一位男同學演練了武術套路。他的表演剛強有力、虎虎有生氣,贏得滿堂彩。

有的在節目之間穿插智力競賽,並給競賽優勝者發點小小的紀念品,所有同學躍躍欲試,氣氛相當緊張、熱烈。

安排節目應注意各種形式的穿插,有動有靜、時歌時舞、或莊或諧、適當搭配。

綜藝式主題班會是在很小的有限空間,很短的有限時間內進行,總體設計、節目安排不要脫離現實,不要生搬硬套“綜藝大觀”那種大舞台、大場麵的表現形式。如有的小品,場景頻頻變換,道具過多,甚至濃妝豔抹,反而弄巧成拙。

第四是落實人員。這項工作往往與組織材料、選擇形式同步進行。人員分工由班委負責,班主任進行協調。但要注意兩點:一是爭取人人參與,積極投入,尤其是要相信、肯定後進生的能力特長,要鼓勵、支持他們參與;不要把眼光老是盯在少數幾個幹部或文藝骨幹身上。不要讓個別人反複登場,以至把主題班會變成了個人的演唱專場或某人的獨角戲;二是要選好一至二名既有口才又機敏老練的主持人。主持人是主題班會的總指揮,直接關係到主題班會的成功與否。對於主持人撰寫的串連詞,班主任要親自過目,動手修改,盡力做到樸實自然,銜接緊密,緊扣主題。

第五是營造氣氛。主題班會會場要進行適當布置,黑板上寫上簡潔、醒目的主題詞,將教室課凳另行擺設,適當位置點綴幾盆花木等等,意在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使主題班會的氣氛更加隆重熱烈,不要太花花綠綠,過分的輔張裝飾勢必分散同學們的注意力。營造氣氛的方法不止環境布置一種。如聘請一位同學擔任現場攝影,邀請任課教師、家長參加班會並作即席發言,都可使主題班會別開生麵。

(二)班會課中

會前做了充分準備,主題班會也就成功了一半。這時班主任盡可放心,坐在學生中“作壁上觀”。這樣做不是為了圖個省心省力,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創造精神。班主任切忌坐立不安,跑前跑後團團轉,甚至於頤指氣使,扮演木偶操縱者的角色。

然而班主任畢竟是特殊觀眾,與一般同學不一樣。在班會課中,要用你的威信、你的強化技能來控製時間,調節氣氛,給主持人與參演者當後盾。這裏的強化技能指的是形體語言,即用非語言的麵部表情和身體動作來表明自己全神貫注地聽取和欣賞。班主任對表演發出會心的微笑,中肯的頷首或高興的擊掌、都會使表演者受到鼓舞與激勵。再如對興奮得忘乎所以的同學瞥一眼,即能使之安靜;對專注入神的同學做個鼓掌的手勢,即能引來熱烈的掌聲。特別當節目表演出現中斷、冷場、配合不默契的意外情況,要防止嘲諷起哄,喝倒彩。這種引導就非班主任莫屬了。根據我們多年的觀察,綜藝式主題班會的成功與否,會場紀律與氣氛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三)班會課後

班會課後,班主任要抽時間對主題班會進行總結,肯定成績,表揚好人好事,並為下次主題班會召創造有利條件。更為重要的是要號召同學宏揚班會主題,實踐班會主題,使主題班會真正收到寓教於樂、樂中育人的實效。

點題班會的組織指導方法

點題班會是主題班會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活動,又是檢驗班集體建設發展水平的方法之一。小學階段的點題班會的成效如何,與班主任的組織指導方法密切相關。班主任的組織指導應在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給學生以恰當的啟發、引導、幫助、示範,而不是一味地包辦或放任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