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互為攻防(上)(2 / 2)

第四份就是所謂的國書,是朝鮮國王李倧譴人送來的,他先是自責了一番然後請求看在番屬國的份上派兵援助,自己這邊盡量堅守決不輕易投降。這份求援信其中還寫道進攻朝鮮的是鑲藍旗的阿敏,說阿敏的軍隊在進攻朝鮮前先偷襲了皮島,現在已經拿下朝鮮的安州正在攻打王京,看日期是半月前寫的說明李倧還不知道阿敏會撤走。

天啟先讓人給朝鮮方麵寫了一份回信,說大明君臣的心胸都非常開闊,天朝也自有天朝的氣量,不會計較朝鮮小國的微小過失。在明軍的牽製下阿敏的軍隊已經撤了回來,剩下的最多是一些雜牌軍戰鬥力不強,希望朝鮮方麵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保家衛國驅除靼奴解救自己的同時也為大明分憂,相信朝鮮軍民在李倧先生的英明領導下一定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朝鮮方麵天啟可以自己做主寫回文,毛文龍和滿桂的回文怎麼寫他卻不敢自作主張,兵凶戰危不敢兒戲還是博采眾家之長要好些。本著這種考慮天啟通知軍務院第二天開會討論,參加討論的除了涉及到的北京、東北、渤海三大軍區的督軍、監軍,還有軍參處的張祥安、陳奇瑜兩位,天啟先把幾份奏報發下去給大家看,然後要求大家到時候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二天一早天啟來到軍務院,發現渤海軍區的監軍侯恂眼睛有些紅好像沒有休息好,於是有些驚訝地問道:“侯大人怎麼有點沒睡好的樣子?難道你是從天津連夜回京的?冬天裏還要組織捕魚嗎?”

侯恂是渤海軍區的監軍,但是他平時的主要任務是協調軍船保護和協助捕魚,這兩年旱災蟲災頻發莊稼欠收糧食產量連創新低。糧食收得少就該少吃點或者每天喝點稀飯少運動吊著命等老天爺發慈悲,但是奇怪的是越是缺少糧食人們越要猛吃,而且還吃得多一般都要吃幾碗。博學院和醫學院中的人解釋說這倒不是人們想作飽死鬼,而是因為肚子裏油水少所以得多吃飯,假如能多吃肉讓肚子裏的油水多一些飯量就會減下來。

一說起吃肉大家立即想起了豬牛羊,但是現在人都沒吃的哪裏有多餘的糧食喂它們?如果隻喂草喂三年喂得豬長獠牙也喂不肥,牛羊食量大毀壞莊稼嚴重更不敢養。在這種情況下天啟命令渤海軍區組織多餘的軍船捕魚,無論什麼大魚小魚怪魚隻要沒有毒都撈上來賣,這樣一來還真解決了大問題,魚肉也是肉吃得多了飯量立馬就小了下來。因為不許民間私人下海,所以天啟用軍隊的船去作業捕魚,後來大鐵公司組織人接手,侯恂才慢慢輕鬆下來。

侯恂見天啟首先問到他,於是說道:“大鐵公司接手後臣等已經逐步在移交民事,臣前幾天就回到北京在跟戶部作最後移交。昨天接到消息說皇上今天要討論毛總兵被困金州的事,臣想事關渤海軍區而臣又是渤海軍區監軍,所以自己先想了一些方案,睡得晚了有些疲態讓皇上操心了。”

天啟說:“既然如此那就由侯大人先說說你的方案是什麼。”

侯恂看了看大家後說道:“臣想了一晚上發現就毛總兵的情況來看,他的人馬在金州比在皮島要好很多,首先是地方大能夠積聚更多的人;其次是地方近方便管理和支援,從金州到旅順到皇城島再到登州,最多一天的路動作快恐怕都要不到一天;第三就是可以跟遼西軍隊互相聲援和共同牽製。”

見侯恂說了這麼多優點,天啟知道侯恂傾向於讓毛文龍在金州就地生根,點了點頭問孫承宗:“先生以為如何?”

渤海軍區是王在晉的地盤,孫承宗不想說得太多怕引得王在晉的猜疑,他想了想對天啟說:“王在晉王大人是渤海軍區督軍,臣在京裏不知道具體情況還是先聽聽他的意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