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燮元的奏疏中建議保留安位的土司地位不變,為了增加說服力還舉了很多這樣做的優點,比如說保留土司製度是尊重當地人的風俗,讓他們自己人管自己人可以省很多麻煩,同時朝廷也不用花費錢糧來扶貧等等。最後說最大的好處是給其他土司一個榜樣,讓他們知道造反沒有前途,當良民就可以繼續關起門作威作福沒人會管你。其中心思想還是當年諸葛亮的想法,就是當地人管當地事打造一個穩定的後方。
諸葛亮的想法在當時是正確的,但是時間已經過去了上千年,以前的用力方向是中原,西南方向是後方需要盡快經營好,現在的用力方向是向西南擴張,再抱著老觀念做事就是南轅北轍就會出問題。天啟已經明確提出西南地區今後的任務是逐步調整土司,調整的原則就是土司隻能管一定的軍隊不能既管軍又管民。天啟的意思就是讓所有土司的手下都隻有軍隊而沒有民眾跟隨,如此一來他們沒有了根基都離不開朝廷想作亂也作不了。
朱燮元知道自己犯了方向性的錯誤,於是立即說道:“皇上的旨意我們必須無條件服從,隻是具體該怎麼做一時還搞不清楚,兩位欽差能不能詳解一下?”
劉僑說:“我們跟朱大人一樣都是剛剛得到旨意,怎麼辦還是朱大人自己拿主意要好些。”
楊漣說:“我是文官對軍事不懂,但這幾天我看見貴陽周邊一帶做得很好,尤其是軍隊先開進百姓隨後跟從的法子不錯,穩紮穩打快速安民不給叛匪留空隙,朱大人可以按原來的辦法繼續做就可以。”
朱燮元聽了後轉頭對大家說道:“既然如此我先暫時安排一下,如果諸位有疑問可以當著欽差的麵提出來商議,如果商議不出結果我們立即請旨便是。一直以來安位就不想跟官軍過不去,曾經還私下找我們議和過,現在首惡奢崇明和安邦彥死了,我認為現在安位也想跟我們議和,隻是不知道我們現在要拿他怎麼辦。安位現在調兵遣將固守織金、大方一帶,隻是為了展示一個強硬的態度,其目的是想在談判中多撈點好處,我的看法不知道諸位以為如何?”
川、黔諸將原來的不和是為了爭功,既然皇帝要求自己寫經過其他人證明最後朝廷專門機構認定,大家的關係才緩和了下來,現在見朱燮元相問都說朱大人所見極是。
朱燮元知道這些人也說不出什麼,於是接著說道:“既然皇上將軍隊分為野戰部隊和守備部隊,給秦良玉秦總兵的一年之期也將滿,就由秦總兵打頭開始對付安位。其他守備部隊的人馬慢慢跟進固守要害處,如果沒有出亂子就由地方官府派員管理,同時負責修建的部隊開始修房修路安置百姓。一切走上正軌後各地官府配合大鐵公司組織人做工、開礦,安位這裏順利的話就以他為例向西推進,達到皇上要求的調整所有土司的要求。”
見朱燮元點到自己的名字,秦良玉說道:“我也讚同皇上要徹底解決土司問題的想法,想當年建奴努爾哈赤曾受過朝廷的官職也算是一土司,結果他起兵造反作亂讓遼東數年處於戰火之中。假如最開始在土司中就嚴厲實行掌軍不管民的製度,努爾哈赤也好後來的楊應龍和奢崇明與安邦彥也好,手中的那幾點人馬根本就沒有威脅。朱大人要我打頭那麼我想請問一下我該怎麼打頭?是帶著兵馬先直接圍上去還是要來個先禮後兵?”
朱燮元想了想說:“皇上要慢慢調整不是要全部剿滅肯定是要先禮後兵,不過不包圍上吧就不能給他們壓力他們也不會服從,圍上去就算你不動手別人也會先動手,這確實是個麻煩事,這事我們可以議一議再決定,秦總兵還有其它問題嗎?”
秦良玉說:“還有就是想問一下朱大人和兩位欽差大人,既然土司隻管軍不管民那麼肯定就需要派官來管理,如何保證派來的官員不會欺壓當地百姓?當年播州楊應龍雖然罪大惡極,但他也可算是被官吏逼反的,還有先夫馬千乘也是被冤殺,如何防備這樣的情況繼續發生?去年我曾經給皇上提出過這樣的疑問,但一直沒有得到答複。”
朱燮元說:“官員如何派是都察院的事,欽差楊大人正管著都察院,就由楊大人來說一下吧。”
楊漣說:“這好辦,皇上曾經比較過上麵派官和下麵推舉官員的優劣,後來認為各有所長決定把官員分為兩類,貴州這地方雖然特殊點但也跟其它地方差不了多少,也可以用兩個官員位置來解決問題。具體來說就是在各地都設立施政官員和監政官員,施政官員解決日常事務由當地推舉,監政官員處理特殊事務和緊急狀況,由朝廷或者上級派駐,如此一來就不會發生隨意欺壓當地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