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 預先商議(下)(2 / 2)

劉宗周點了點頭說:“徐大人說得有道理,我們忘了還有這兩個龐然大物公司在,大鐵公司全國分布主要的工業和商業都有他們的身影,常青樹公司一開始不顯眼但現在風頭比大鐵公司還勁,據說都跟博學院有關。徐大人既然這麼說肯定有好主意,那就請徐大人說說吧。”

徐光啟說:“我原來也沒有想到常青數公司會這麼迅速發展,一開始皇上說投資時你們都不作聲,現在看到在農作物推廣應用上的利潤,各位心中就沒有一點後悔之意?按現在的產量每畝地的一成收入都由常青樹公司所有,跟朝廷的稅收都差不多。現在皇上正把多餘的錢投入到軍工上麵,假如新型裝備研製成功被士兵們喜愛,到時候朝廷要采購這些新裝備可又得替皇上賺上一大筆,而且是源源不斷地賺。”

劉宗周搖頭笑了笑說:“人無後眼誰知道後麵的事呢?假如真知道有這好事朝中大臣還不瘋了似的要投資?而且皇上的常青樹公司主要是在農業和軍事方麵,都關乎國家的安危和百姓的生存,賺多少銀子都是應該的。大家雖沒有投資但是有很多人在這裏麵做事,徐大人還不是因為農業方麵的事做得好被封為鬆江侯的嗎?可以這麼說吧,今後常青樹公司越好我大明就越安全和安定,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信王也點頭說:“是啊,這也許就是我皇兄把公司的名字叫常青樹的原因,常青就是四季常綠不凋謝,代表常青樹公司萬年不倒。”

高攀龍待大家靜了點後問道:“徐大人說要加兩點,從你的話看來應該是針對大鐵公司和常青樹公司的,徐大人想怎麼加?”

徐光啟說:“很簡單,就是把三級分工變成四級分工,也就是把原來的省、府、縣三級分管商業、工業和農業,改成加一個中央直管的特大型綜合體。這樣做也不完全是為了皇上高興,從道理上來說朝廷也應該有一個強有力的機構去管理全國。我說的這個機構管理全國不是指用行政手段,而是指跟其它商家用一樣的手段做事,通過人數上還有技術上的優勢穩定局勢還有引領農業、工業還有商業的走勢。”

徐光啟的話讓高攀龍和劉宗周沉默了,原來他們也看到了大鐵公司的強大,以為掌握了各省的商家後就可以在大鐵公司的對麵另外形成一股勢力,用他們的話說就是通過聯係其他商家協同做事,最後能夠跟大鐵公司分庭抗禮。但是沒有想到除了大鐵公司還有個常青樹公司,而且常青樹公司的活力比大鐵公司還足。這麼說吧,大鐵公司利用了朝廷官方勢力,那麼常青樹公司就是利用了朝廷內外的智力。

真要像徐光啟說的那樣在最上麵給大鐵公司和常青樹公司留個位置,可以想象的是所有有能力和有前途的人和項目都會被這兩個公司隨意取走,更讓人沮喪的是那些被征集走人還會很高興,如此一來東林書院的想法可能會泡湯。以前想的是另外形成一股勢力,作為一個補充也體現了東林書院精神的存在,現在看來還是逃不過躲在背後當無名英雄的結局,這種結局就算顧憲成活過來也不會高興。

高攀龍和劉宗周想了想也沒有辦法,這話就算徐光啟不說皇帝恐怕也會做,與其反對讓皇帝起疑心,還不如順水推舟交給皇帝去裁決,兩人隻好說把徐光啟的話加進去然後讓皇帝決斷。、

信王這時候也想到了,他說:“我原來看到工業和商業分工的提法總覺得有哪裏沒對,原來是因為裏麵沒有包括我皇兄辦的兩家公司。皇兄辦這兩家公司的時候就說過要跟一般商家在製度上平等競爭,不會因為是皇家辦的就在政策上有不同。現在看來除了人力和智力這些優勢外確實沒有其它專有特殊政策,假如不作個設定要麼是皇兄的兩大公司受損,要麼是在執行過程中普通商家抱怨不公平,事先說好大家都沒話說。”

兩天後在坤寧宮中,天啟跟皇後在商議監政院呈上來的奏報,因為宮裏也有些自己掌管的皇店,所以天啟想皇後她們知道這些事,免得一不小心被人說皇店享受特殊政策。當順便說到朝廷準備給百姓選出的代表暫時八品待遇時,皇後問這是為什麼,天啟說了一句:“這是官本位製度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