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開疆拓土(中)(2 / 2)

孫承宗點頭說:“皇上這樣一說臣心裏也不那麼憋氣了,隻不過看別人親自做事不知道自己該在哪個地方出力有些不舒服。臣記得前一陣洪承疇提起過全國的軍隊有幾百萬,散布在不同地方,皇上如果想要所有軍隊都到貴州去接受整頓,恐怕不那麼容易。臣在想可不可以在其它地方也搞幾個整頓軍隊的地方,皇上是否有意這樣做?”

天啟想了想說:“朕有過一點這想法不過不具體,先生既然有這考慮能不能說說可以在哪些地方整頓軍隊?”

孫承宗說:“臣是這樣想的,經過情報分析南方的叛匪沒有再掀起大浪的可能,蒙古人和女真人才是我大明的心腹之患,雖說經過談判能拖延一陣,但把自身的安全指望在別人身上總不那麼讓人放心。不如在遼東、薊州、渤海三個軍區選個合適的地方整頓培訓,如此一來周邊的軍隊都會交替著不斷過來,邊防的安全也可以無憂。”

天啟說:“具體以哪個地方為培訓基地要好一些呢?這地方沒有打仗恐怕沒有貴州那裏的條件好,隻有真刀真槍地幹過才能篩選出合格的人。”

孫承宗說:“這事太大,臣想還是集思廣益要好些。”

天啟想了想讓衛士把軍機處、軍參處和軍政處其他人叫來,大家商議完後好當場指派人員。天啟早上來時軍務院中的人就知道了,大家隱隱約約知道要選些人去貴州平叛,有人期待著選上自己好立功,也有人抱著無所謂的態度等結果,當內衛叫人去軍機處開會時,所有人都立即放下手中的事趕了過來。

見張維迎、高第、王永光等人還有軍參處和軍政處一批人到齊後,天啟仔細看了看問道:“怎麼倪元璐沒來?”

王永光回答道:“回皇上,倪元璐倪大人去博學院去了,昨天在渤海軍區試炮的孫元化和茅元儀回來了,找倪大人去商議大炮上海船的事。”

聽王永光這樣一說,天啟想起了前一陣渤海軍區王在晉的奏報,他說渤海軍區造了大量的漁船,與山東、南直隸、浙江等省達成了互利互惠的合作。合作的內容就是各省出錢讓渤海軍區統一造漁船,造出的漁船和打到的魚歸各省所有,渤海軍區可以從中抽取一定費用造炮艦,炮艦護漁船漁船出費用大家皆大歡喜。但是在福建海邊的時候受到了盤居在台灣的外國炮艦攻擊,渤海軍區的炮艦跟敵人打了幾仗,雖說收複了一些小島但自身損失慘重。

渤海軍區失利的原因很簡單,自己船上的大炮沒別人的大炮打得遠打得準,自己的船是全木結構防護能力也比不過外國炮艦蒙有鐵皮抗擊打。王在晉氣不過就請旨讓人去幫忙造炮改船,天啟讓博學院中的孫元化和茅元儀帶人去實地考察,並說過還需要幫助的話可找倪元璐,因為倪元璐正跟幾個泰西人在造新型大炮。天啟詢問過龍華民等人,龍華民說在台灣的那些人跟他們不是一個國家的,雙方還處於敵對狀態,天啟想外國人的技術應該能對付外國人。

聽到孫元化和茅元儀回來了,天啟說:“事情應該不大,如果事情不好辦孫元化他們應該來軍務院求助,現在他們隻找軍備處的倪元璐去,可能是遇到點小問題想解決了繼續研究。先不說他們了,我們說說整頓軍隊的事吧,前一陣我們商議過在貴州平叛外帶整頓培訓軍隊的事,後來覺得全國的軍隊都到貴州去不現實,所以想多設立幾個培訓地點。開始孫先生提出在遼東或者薊州軍區培訓,這樣做可以加強北方的兵力,你們有什麼好意見?”

王永光首先讚歎道:“皇上,孫大人的巧思那是極好的,臣是非常地佩服!臣一直也擔心張靜安和趙率教帶走七萬人南下,北邊的防務就會不會很空虛,萬一蒙古人和女真人聯手進犯,雖說不一定遭受好大的損失,但也會讓朝廷手忙腳亂。現在如果能在北邊也建立個培訓基地,山東、河南、北直隸的軍隊就相當於輪換著來拱衛京師,如此巧思怎麼會不讓人佩服呢?反正臣是佩服得五體投地的!”

孫承宗聽王永光如此拍自己馬屁,心情大好之下謙虛了幾句,但也向其他人說道:“這隻是本官的一個建議,你們有什麼不同看法或者補充都可以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