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說:“你的意思是給他們分田?這倒有點意思。”
倪元璐說:“皇上,分田分地隻是一個方麵,這樣可以讓彝族百姓解決吃飯穿衣的問題。但臣想說的是除了分田地外,還應該把博學院中的新品種糧食作物拿到四川貴州等地推廣應用。”
天啟想了想眼睛一亮,說道:“你怎麼想到這事的?快說來聽聽。”
倪元璐說:“臣在博學院中跟人商議新型大炮之事時,偶然聽人說起玉米、土豆、番薯等新品種糧食作物其實最適合在南方種植,現在朝廷在北方栽種其實並不能產生大效果。”
天啟問:“南方水資源豐富適合栽種水稻小麥,北方缺水才栽種玉米、土豆、番薯等耐旱的新品種,北方產生不了大效果這是如何一種說法?”
倪元璐說:“臣聽人說耐旱的作物也需要水,隻不過需要得少些而已,北方如果滴雨不下的話玉米土豆等也載不活。大明南方的霧氣中就含有水,不需要刻意去澆水,四川、貴州、雲南、湖廣等山上,最適合載種玉米、土豆和番薯,其產量遠遠超過在北方栽種。”
孫承宗這時候問:“你的意思是給彝族百姓分了田地後再讓他們栽種玉米土豆等新品種,使他們不但能吃飽穿暖還有多,有吃有穿還有富裕人心就會思定,奢崇明和安邦顏等叛匪首領就會慢慢眾叛親離?”
倪元璐說:“學生正是此意,無論威望有多高手段有多狠,怎麼也敵不過利益二字。再說隻要彝族百姓不再是一窮二白有了些身家,一意孤行頑固到底的亡命之徒也會少很多,到時候恐怕用不了朝廷多少力氣他們自然就會土崩瓦解,不知道恩師以為如何?”
孫承宗微笑著點頭道:“元璐長大了啊,這想法好!假如真這樣的話也不輸於在朝廷勝敵國之古人,這想法可以好好議一議!”
王永光向孫承宗說:“孫大人真是名師出高徒啊!下官佩服!”
天啟突然問道:“多土的山坡上種玉米土豆沒有問題,但聽說很多山上都是光禿禿的隻長石頭不長草,這樣的地方又怎麼辦?”
倪元璐說:“這是臣想說得第二件事,臣一邊跟那些泰西人商議造炮的事,一邊也在學習他們的文字,因為臣知道他們有好幾千書籍,裏麵肯定有很多新知識。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聽他們談了幾句什麼土可以代替火山灰,加上一般的石灰可以成為另一種很有用途的東西,這種土和燒石灰的石頭在南方山上到處都是。”
天啟聽了一陣激動,問道:“你可聽見他們說這種東西有什麼用嗎?”
倪元璐搖頭說:“這個臣就不知道了,他們隻談了幾句就沒談了,不過臣從他們的表情中看出這東西很有用,皇上也是這表情,難道知道什麼?”
天啟一聽急忙定了定神,長長地出了口氣說:“朕聽人說過石灰加上粘土還有火山灰,可以配製成一種特殊的灰可以簡稱為洋灰。這洋灰可是個好東西,平時看起來就是一堆灰,一加上水以後立即就會變成石頭一樣堅硬,在它變硬前你想把它做成什麼樣子它就是什麼樣子,修路建橋修防禦工事非常適用。”
倪元璐說:“原來如此,臣隻知道很有用,但沒想到這麼有用。”
天啟想了想對孫承宗說:“先生,我們開始本來想讓倪元璐帶人帶著手雷馬上去防守兩河口城,現在看來得等等再說,先讓他帶人把這個洋灰的配方研製出來。有了配方我們可以在南方炸山取石修路架橋,用洋灰修出的路結實無比,運物資運人都會非常快捷,今後再有叛亂朝廷的軍隊也能快速趕到。”
孫承宗有些半信半疑地說:“既然皇上覺得那洋灰好,就讓元璐先等等再去兩河口,反正跟女真人的談判還沒開始,守城的事還不急。我們在這裏先做好準備工作,趙率教和張靜安的人馬現正在南直隸一帶待命先立即派出去,按黃道周的建議從湖廣省的保靖和靖州開始一路向東建補給站,都按能抵禦短期進攻的小城規模修建,最後一路直達貴陽後向北到永寧。”
天啟點頭說:“可以,軍務院同時行文給四川秦良玉、貴州朱燮元、雲南蔡複一,讓他們按兵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