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本想搞個自動化管理模式,他在確保關鍵權力不放手的前提下把該推的事務都推了出去,但現在看來效果不佳,丟掉一攤事又生出一攤事,這還是這幾個月女真人和蒙古人忙不過來沒有騷擾邊關的情況下,如果現在不解決好過一陣增加上邊患問題,那就該忙得焦頭爛額了。天啟想了很久,最後終於發現自己的失誤在哪裏了,原來是自己把處理大事急事這些事情看得過於簡單,沒有找幫手幫自己。
天啟明白原因後決定多找幾個人來幫忙,在經過多方征求意見後成立了監政院。監政院的人選就是把信王、劉宗周、徐光啟、高攀龍等各部門的頭拉過來,他們在監政院算是兼職,有了大事急事大家在一起先分析問題,該由哪個部門負主要責任就立即去辦,該配合的部門也立即找人去配合。這幾人最後給個意見出來直接實行,隻需要把過程呈給天啟看就可以了。
天啟這樣做一個原因是認為自己一個人力量太小,應付幾個人多勢眾的部門很吃力。另一個原因是要把聖學院和博學院跟朝中事務的執行機構結合起來。在這之前,聖學院中全是退休的老臣,博學院中也多是根據興趣進來的人,包括很多泰西來的外國人,怎麼看也隻能算是兩個學術機構。天啟把劉宗周和徐光啟這兩個聖學院和博學院的頭拉進監政院,雖然沒有改變聖學院和博學院的學術機構性質,但方便了大明的決策機構及時得到聖學院和博學院的幫助。
監政院設在慈慶宮是因為慈慶宮現在沒人住,而且慈慶宮距離文華殿中的政務院比較近。慈慶宮在以前一直是作為太子的居住地,天啟在登基之前在裏麵住過一段時間,後來又讓信王住過,信王開府成婚後也搬了出去,現在一直是空的。在打掃改裝慈慶宮的同時,天啟讓人以建極殿為界作了隔離,前麵的慈慶宮、建極殿、仁智殿等都作為處理朝中事務的辦公場所,這也包括了更前麵一些的文華殿、武英殿、六科廊等。
乾清宮在上次王恭廠爆炸時死了很多人,一些毀損的殿閣也沒有再有大的修繕,加上天啟現在住在養心殿輕易不上朝,所以乾清宮現在也空閑在那裏等有錢又有閑了再說,就算有事要召集群臣,也可以在皇極殿或者建極殿議事。這樣一來乾清宮、養心殿、慈寧宮、仁智殿、奉先殿等地方就禁止外臣出入,宮中嬪妃要出去也從後麵的玄武門出入,保證內外有別以免出安全隱患。
九月一日剛剛成立了監政院,天啟就在監政院裏召集大家開了個見麵會,見大家來時都很新奇,天啟問信王道:“信王,你也在這裏住了一段時間,現在又來到這裏有沒有什麼感覺?”
信王本隻有十六歲還是個毛頭小夥,不過婚後的男人都會成熟很多,經過女人的淚水和柔情後至少明白了自己的責任。信王見天啟問他,點頭說道:“臣弟搬離這裏住到現在的信王府也隻有幾個月,但現在看來卻好像過了好多年。想起皇兄為了方便臣弟不走遠路,允許臣弟在這裏住還給臣弟請了幾位老師,臣弟心中就充滿了對皇兄的感激之情。”
天啟見信王說起給他請師傅的事,就順口問道:“文震孟、黃尊素、錢謙益等人現在怎麼樣?”
信王說:“文震孟文師傅在軍務院軍政處,臣弟很少見到他,隻在端午、中秋等節日時打發人給文師傅送過一些節禮,聽說他現在很忙,好像忙著整編軍隊裏的一些舊習慣。黃師傅和錢師傅就在禮部,臣弟經常能看見他們,他們做事也很得體。”
天啟點頭說:“既然是你的師傅就要留下心,等他們的年紀到了該提的坎,就要想辦法給他們提一提,平時也經常提醒一下他們做出點成績。今天找你們來一是初次成立監政院先開個見麵會,另一個重要事情就是要你們想一想怎麼在下麵也成立監政機構,當然,在下麵也可以說成是輔政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