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揣摩真相(上)(2 / 2)

天啟說:“傷害了自己的利益就是割自己的肉,沒有人喜歡被人割肉。民間男耕女織多年,很多家全靠織點布賣錢家用,那些書呆子雖然不懂經濟,但關心百姓的心還是值得讚揚的。”

馮思琴說:“這皇帝想了很久,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先是以反貪官的名義清查所有官員的家產,但對那些明顯有問題的人也熟視無睹,這讓人很是不解。”

天啟點了點頭說:“治貪官和治水一個道理,河堤被水衝垮了隻需要加固河堤避免再次衝垮就是了,沒必要把衝垮河堤的水抓回來治罪。治貪官也一樣,隻需要保證以後的人逐步越貪越少直到最後不貪,沒有必要去清理以前的人,那樣做費力不討好而且阻力極大難以成功。”

馮思琴點了點頭說:“清理所有官員的家產後,這皇帝又帶頭給朝廷交稅,包括皇莊和皇店,逼迫所有官員、士紳、皇族都一樣交稅,開始我不明白後來才知道其深意。逼迫所有人交稅就是讓大家明白,不按商稅的名義交也得按其它名目交稅,反正得交稅沒有人能例外。清理家產後讓所有官員的家產都沒了快速增加的餘地,增加了也得被清理走,這樣一來大家積聚銀子的心才淡了下來。”

天啟說:“天下事都這樣,不患貧但患不均,皇帝帶頭交稅誰會認為自己比皇帝還該淩駕於法律之上呢?清理了家產就是斷了他們通過貪汙繼續發家的路,沒路了繼續向前狂奔的心也就沒有了。”

馮思琴說:“當大家對獲取銀子的心淡下來後,通過突然事件抬高商人的地位,讓那些以商人保護神自居的人心理失衡。商人犯了錯肯定得想法自保,別說收商稅就算要收他一半家產隻要能保命他們也願意。商人都願意交商稅了,官員們自然不好說什麼,加上有同情心沒祝福心,自然就通過了收商稅的決定。”

天啟說:“據說春秋時齊景公手下有三個很好的人,有人想除掉他們就用兩個代表國君心目中地位的桃子讓他們爭,結果他們在地位之爭下同歸於盡。官員和商人本來聯係得很緊密,但一個惠而不費的世襲罔替就能讓他們的聯盟解體,所以說一切都是利益在作怪,利之所至父子反目夫妻成仇的例子多得很,何況一般人?”

馮思琴笑道:“看來皇上已經知道臣妾在說你了,那麼你覺得為了一個商稅這麼做值得嗎?”

天啟點了點頭說:“值得!不要說商稅,就算是田畝所出全部交稅也了不得。大明現在的田畝約有七萬萬畝,以平均一石的畝產量算,每畝收一成稅換成銀子,應該每年收稅七千萬兩。就算北方差田多災害重,隻要每畝田都有人種,打個對折也應該有三千多萬兩。商稅收好了是田畝稅的數倍,如果能讓所有人都動起來,商稅可以達到田畝稅的十倍乃至百倍,你說值得不值得?”

馮思琴張大了嘴說:“皇上接下來準備怎麼辦?”

天啟搖了搖頭說:“開皇店那些太監靠不住,真要讓百姓人人有事做那些商人也靠不住。朕準備成立一個公司,在農業、工業、商業等項目上都投入銀子重新招人做實驗。假如能夠尋找到一個有推廣價值的模式,朕就推廣複製,朕的目的就是要通過這些模式的推廣讓我大明百姓都有事做,讓國家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