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辯卷四(1)(1 / 3)

物樸乃存,器工招損。言拙意隱,辭盡鋒出。

識不逾人者,莫言斷也。勢不及人者,休言諱也。力不勝人者,勿言強也。

王者不辯,辯則少威焉。智者訥言,訥則惑敵焉。勇者無語,語則怯行焉。

忠臣不表其功,竊功者必奸也。君子堪隱人惡,謗賢者固小人矣。

物樸乃存,器工招損

譯文

事物樸實無華才得以保存,器具精巧華美才招致損傷。

解讀

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很多事情都被扭曲了。不考慮這個背景和實際需要,那麼就不能順應時勢,更保護不了自己免受傷害。正像事物因樸實而不惹人注意一樣,俗人眼中的缺點卻成了它自存的法寶。而器具的精致讓人覬覦,你爭我奪,造成對其本身的傷害,這正是它所炫耀的結果。由此引申開來,在言談上的巧言善辯,自有它的弊端,過於玩弄辭令也會傷害自身,於事有誤。

活學活用

管住自己的嘴巴

心理學家說,人若有心事,應該說出來,才不會在內心鬱積,悶出病來。這個說法沒錯,但是不能隨便說,因為口是心的大門,守口不嚴,就會泄露很多機密;意是心的腿腳,如果意防得不夠嚴謹,就會搖擺不定走上邪路。

某公司銷售部劉經理和董事會發生意見衝突,雙方一直未能妥善處理,為此,劉經理耿耿於懷,準備跳槽到競爭對手的公司。

劉經理一方麵是為了泄私憤,另一方麵是為了向未來的“主子”表忠心,把公司的機密文件和客戶電話全部透露給各市場經銷商,使得市場亂成一團,並引發了很多市場糾紛,各地市場上的電話幾乎將公司電話打爆。

這還不算,他還打電話給當地工商、稅務部門,說公司的賬目有問題,雖然最後查證沒有問題,但給公司帶來了很大的傷害。

劉經理帶著滿意的“成果”去向競爭對手的公司邀功請賞,沒想到遭受了一番冷遇。新老板見劉經理如此對待老東家,誰知道他以後會不會如法炮製,對待自己的公司呢?身邊有這樣的一個人,就像是埋下了一個隨時可以爆炸的定時炸彈,誰還敢用?自然不敢錄用他。

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為了自己傾瀉自己內心的不滿,口無遮攔等於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因為守口不嚴而惹出的風波實在太多了。很多人似乎隻抱定一個看法:反正現在是言論自由,沒人因為你說了什麼叛逆的話而把你打成反革命,既然活得不快活圖個嘴的快活那也是一種快活。

於是,有的人稍稍受點上級的委屈,便大肆發泄對現實的不滿情緒,甚至把公司機密隨便透漏給別人;有的人假裝老道,凡探得某個腐敗分子東窗事發,便大言不慚地發表評論,說什麼“不腐敗,誰當官”;有的人酒未高便耍酒瘋,逢得飯館稍有不周便小題大做,拉開架勢就要關人家的張……

智慧金言

有的人長期管不住自己的舌頭,結果吃了大虧。其實,口無遮攔、撒潑耍賴不用太多,一兩次就足以說明問題:你的生活觀是消極的,你的精神是頹廢的,你的意誌是薄弱的。如果管不好自己的那張嘴,那你很可能會和“不滿”和令人討厭終生為伴!

言拙意隱,辭盡鋒出

譯文

拙於言辭才能隱藏真意,話語說盡鋒芒就顯露了。

解讀

俗話說大智若愚,大言若訥。言辭謹慎,不露鋒芒,常常是成大事者智慧的顯現。淺薄者信口開河,不僅暴露了他們的膚淺,也讓人一眼看穿其心意,其架勢更討人生厭。言語作為了解一個人的重要窗口,如果不有所節製,他就毫無秘密可言;言語作為交際的一個重要手段,隻有措辭得當,有所保留,才能助事有成,於人無咎。

活學活用

話說半句留半句

做事都要給自己或他人留有餘地,就是不要做得太絕,這樣遺物的上帝不會嫉妒我,鬼神也不會傷害我。假如一切事物都要求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一切功勞都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即使不為此而發生內亂,也會因為這導致招來外麵的傷害。

要友善的與人交往,做事不能太絕。因此,有碰觸的地方不妨退一步,讓對方先過;寬闊的道路,分給別人三分便利未嚐不可呢?

再給大家講個故事,處長把一項采購工作交給這位朋友,這件采購工作是有相當困難的,處長問他:“有沒有問題?這件事辦砸了是要扣工資的喲!”他拍著胸脯回答說:“沒問題,包你滿意!”過了三天,沒有任何動靜。處長問他進度如何,他才老實說:“不如想像中那麼簡單!”雖然處長同意他繼續努力,工資還是扣了。

還有一位朋友和同事鬧不愉快,他向同事說:“從今天起我們斷絕所有關係,彼此毫無瓜葛……”說完話還不到兩個月,他的同事成為他的上司,這位朋友因講過這樣的話,無奈辭職了。

上麵尷尬的例子都是話說太絕早成的。把話說得太絕就像杯子倒滿了水,再也滴不進一滴水,再滴就溢出來了;也像把氣球灌飽了氣,再也灌不進一絲絲的空氣,再灌就要爆炸了。當然,也有人話說得很絕,而且也做得到。不過凡事總有意外,使得事情產生變化,而這些意外並不是人人能預料的,話不要說得太絕,就是為了容納這個“意外”,為了自己,為了他人,說話前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