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利卷三(2)(2 / 3)

解讀

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正因如此,節製欲望、戰勝欲望才是大人物所應具有的成功品質。相對平庸者而言,放縱欲望不僅讓他們失去了理性,更讓他們為欲所牽,喪失了崇高的人生目標。可以說,有所戒惕是求利者必須要麵對的一個課題,這不隻是社會複雜性和求利風險性所決定的,也是天理人道本身的規律所要求的。如果隻從個人的欲望出發,不顧客觀環境和現實要求,就會碰得頭破血流。

活學活用

君子不為外物所累

別人有財富我堅守仁德,別人有爵祿我堅守正義,所以一個有高風亮節的君子絕對不會被君主的高官厚祿所束縛或收買。人的智慧能戰勝大自然,意誌堅定可以發揮自己無堅不摧的氣質,所以一個有才德理智的君子絕對不受命運的擺布。

一個活得灑脫的人,不應為身外之物所累。

孟子說:“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誌與民由,不得誌獨善其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君子勝過爭名奪利的小人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於君子保持自我的人格,能正確看待得失,超然物外,不受富貴名利的誘惑,不為任何權勢所左右。

《竹窗隨筆》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楚王張繁弱之弓,載亡歸之矢,以射蛟口於雲夢之圃,而喪其弓。左右請求之。王曰:“止。楚人遺之,楚人得之,又何求乎?”仲尼聞之曰:“楚王仁義而未遂也。亦曰‘人遺之,人得之’而已,何必楚?”老聃聞之曰:

“去其‘人’而可矣。曰‘失之,得之’,合乎道。”

其實,又何必說失之,得之呢?何必注重於得失之間的轉換呢?如果把天地萬物都看作一體,那麼又哪來得與失呢?無得也無失,無失也無得。得和失原來都是我們自己蒙蔽了自己的心。

最近,從網上看到一個故事,很能說明這個道理,拿來與大家分享。

有兩個公司白領,阿嬋和阿傑,因實在忍受不了老板的敲骨吸髓式的盤剝,一同跳槽到了另一家廣告公司。新公司的老板還真沒得說,不但付給了他們想了多年的薪金底數,而且還三天兩頭請阿嬋單獨進餐,說阿嬋是難得的人才。

阿嬋為了報答新老板的賞識,施展出自己的看家本領,為客戶設計了幾套廣告方案,客戶看後連連說好。結果,那天晚上老板一高興,又請阿嬋來到當地最負盛名的酒吧吃宵夜。幾杯酒下肚,老板像是順便問起阿嬋在原來公司的情況。阿嬋說:“您也知道,假如老板對我有您一半的好,我也不會跳槽呀!”

老板看了阿嬋一眼,說:“我知道你在原來公司的職位,也知道你在原公司有不少客戶群體,隻要你動員他們過來,成與不成,我保你比原來的職位還要高。”說完,老板側著頭斜視著阿嬋,等阿嬋回答。

“不能!”阿嬋說。

“為什麼?”老板說。

“不為什麼,這是我做人的原則。”阿嬋說。

“你要清楚,他是怎麼對你的,他不要你了,你有必要還維護他的利益嗎?”老板說。

“我這不是維護他的利益,這是在維護自己的尊嚴。”

也就是從那次談話以後,阿傑逐漸和老板接觸多了起來,有幾次還坐著老板那輛“寶馬”出出進進的,很是氣派。有一次,阿傑甚至得意洋洋地對阿嬋說:“老板說了,隻要把過去的客戶拉過來,比別的客戶多給10個百分點的提成。即使從老板多給的10個百分點的提成中拿出3個百分點來回饋客戶,客戶都高興得很呢!這就是雙贏。”

兩個多月後,老板突然宣布:“明天,我將做出一項重大決定,阿嬋和阿傑,他們中有一個人將被解聘,而另一個人將會成為公司的副總經理。”

吃飯的時候,阿傑湊到阿嬋跟前,小聲說:“怪你自己!”

阿嬋有一點點傷感。

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下班後,老板又拉著阿嬋來到了酒吧吃宵夜,並讓人事部通知阿傑離開。

阿嬋可能失去了暫時的利益,但是她得到的是長久的信任和別人的佩服;阿傑得到了暫時的利益,但為財富失去了自己的尊嚴,讓人從心裏鄙視。

智慧金言

古人說:“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由於自己正直廉潔,不為名利和權勢所迷惑,有著超凡人的思想境界,就是皇帝、宰相也奈何不了他。”如果一個人奮鬥不息,專心一致,堅持真理,浩然正氣,不為自己的命運屈服,勇於戰勝自己,而不受外物的左右,那麼必然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眾見其利者,非利也

譯文

許多人都能看見的利益,就不是利益了。

解讀

對利益的認識和判斷,成功者和失敗者是迥然不同的。人人都能見的好處,所爭的人自然眾多,由此產生的困難和障礙必然層出不窮,成功的機率也由此大減,縱是越眾而出,也已元氣大損了,這未必是真正的成功。而真正的成功者並不盲目趨眾,他們總是獨具慧眼,另辟蹊徑,在人所未見之處挖掘出寶藏,贏取大利。

活學活用

麵對誘惑,保持定力

戰勝私情克製物欲的功夫,有些情況是由於沒及時發現私情的害處而又沒堅定的意誌去控製,有些情況是雖然能看清物欲的害處卻又忍受不了物欲的誘惑。大概是由於發現私情的害處就像一種揭發魔鬼的法寶,而堅定意誌等於是一把消滅魔鬼的利劍,在戰勝私情和物欲方麵這種法寶和利劍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