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利卷三(1)(3 / 3)

韓信的悲劇命運,值得人深思。他勇武、謀略兼備,一生征殺疆場,南征北戰,在劉、項相爭中舉足輕重,他擁有重兵,具備客觀條件,又有奇才為之謀劃,完全可以獨樹一幟,自立為王,與劉、項三分天下,甚至有一統天下的可能,可他卻在多次機會麵前猶豫不決,失掉一次次絕好的機會,實是令人惋惜!

“人生短暫,何爭名利”,韓信之死雖是一場撲朔迷離的宮廷陰謀,他的遭遇卻刺痛著後人的良知,也贏得了後人的同情,試想,如果他能夠看淡名利,在完成輔佐大計之後,便功成身退,又怎麼會有如此的下場呢?

鬥勝爭強,求名奪利在短暫的人生中,是多麼微不足道,為了它失去生命裏更珍貴的東西,有什麼意義呢?蘇東坡曾說:“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連,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天大的事,幾十年過後再看,都是個笑話,都已付於笑談之中了。

智慧金言

其實,人是多麼渺小,生活是多麼短暫,在這樣的情況下,何不過一下輕鬆愉快的生活呢?

利無求弗獲,德無施不積

譯文

利益不追求,就不能獲得;仁德不施舍,利益就不能積累。

解讀

利益的取舍,折射出人們的思想境界和見識高低,也從根本上決定了一個人的發展前途和事業成敗。在庸俗者眼中,仁德是不值分文的,名聲也是可有可無之物,為此,他們隻重實惠,不計其他,更不願有讓利之舉。事實上,明智之人的作為既能惠人,又可惠己,仁德往往是最大的利益。它給人帶來的好處是其他事物無法相比,在這方麵不占有,當是最大的憾事和失策。

活學活用

隨本逐源,方得真諦

人上了年紀頭發牙齒會慢慢稀落,這些都是自然現象,大可任其自然退化不必太在意。要能從鳥兒的歌唱和鮮花的舞姿來體味永恒不變的本性,這才是最豁達的人生觀。

世間的事物都有始有終,生是我們的開始,死是我們的歸宿。發落齒疏,生老病死,鳥吟花開,這些都是自然規律,是無力反駁的,他們就是哲學裏講的規律不是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

相信大家都知道進化論中有一個重要論斷,叫“適者生存”,那究竟“適者”是適什麼呢?答案無疑是大自然。能夠適應自然的,就能在自然條件下生存下來,相反的就會被淘汰。

因此,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合乎自然,順其原本,這樣才至於碰壁,才能一順百順。

有人總結出的經驗條文:

順其原本,安邦不可專製;

順其原本,當官不可強權;

順其原本,爭利不可豪奪;

順其原本,為名不可巧取;

順其原本,求偶不可硬擰;

順其原本,交友不可勉強;

順其原本,美化不可矯揉;

順其原本,文章不可造作。

這裏,大至安邦,小到做文章都依一個理字: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有時人們要能順其自然,便可一順百順,一通皆通。君不聞曲徑亦可通幽處,這就是無為的“智慧人生”的哲學。

順其原本從而超然人生,也並非是自恃清高不食人間煙火。人自然屬性是飲食男女,七情六欲。要真的能達到佛家所謂的“四大皆空”、“六根清靜”,那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一些出家人按照清規戒律苦苦修行,還未必能成正果。自古佛門中也有各種抵不住的誘惑時時襲擾著禁欲的生活,所謂“苦行僧”的“苦”字那些佛門以外的凡夫俗子怎能寫出?既然不能成為一個絕對的禁欲的主義者,那就最好順其自然,即順人的自然屬性。欲望不可強禁,強禁隻能會人性扭曲、變形。這裏所說的“順其原本”,就是順乎人性、人道。

人生總是麵臨著選擇和放棄,放不下過去的痛就無法嚐到新的快樂;不埋葬傷心的記憶,就無法麵對新的開始。你有所選擇的同時你就有所失去。這是大自然的法則。

智慧金言

因此人們不要總是強求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隻需要學會順其自然,懂得體味就好。然後你會發現倘若是違背規律去辦事或者生活,就會步步艱難。而學會順應規律,就會一路坦途。當然這裏所說的規律有自然無法抗拒的,但也要結合你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正確的處理問題的方法。

眾逐利而富寡,賢讓功而名高

譯文

追逐利益的人眾多但富貴的人卻很少,賢明的人出讓功勞但他的名望卻有增高。

解讀

求取利益的學問博大精深。其實歸納總結起來也並不複雜玄奧,那就是當進則進,當止則止,既不能急功近利,貪得無厭,也不能消極無為,心如止水。在此能做到恰到好處是十分不易的,有大智慧肯辭讓功勞的人也是很少的,人們的勢利和短視使大多數的人失去了出人頭地的機遇,盲目地占有和狹隘的自私更使人因小失大,難成大器。

活學活用

謙讓名利是立世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