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舍魚而取熊掌(3)(2 / 3)

一些看似無謂的選擇其實是奠定我們一生重大抉擇的基礎,古人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無論多麼遠大的理想,偉大的事業,都必須從小處做起,從平凡處做起,所以對於看似瑣碎的選擇,也要慎重對待,考慮選擇的結果是否有益於自己樹立的遠大目標。

很多人覺得學習之餘暫時放鬆一下不會影響什麼,確實,勞逸結合對學習來說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學習任務沒有完成而去玩遊戲,明天就要考試今天卻去郊遊而不複習,這樣的選擇多了,就會陷入享樂的誘惑不能自拔,進取心就會逐步喪失。最近新聞經常報道,一些中小學生癡迷打電子遊戲,從曠課發展至逃學,甚至夜不歸宿,有的還陷入犯罪的深淵。他們當初麵臨選擇學習還是玩遊戲時,也認為自己隻是暫時放鬆一下,但幾次之後,便已失去了自己樹立的遠大目標,身陷迷途。就高考而言,大學係統教育是我們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必要輔助手段,用遊戲時間或郊遊等休閑時間投入學習,是為了實現上大學的近期目標,放棄自己的一些愛好是值得的,暫時的代價也就有了付出的充分理由。

看到這樣一則故事:

一隻老鷹被人鎖著。它見到一隻小鳥唱著歌兒從它身旁掠過,想到自己卻……於是它用盡全身的力量,掙脫了鎖鏈,可它也掙折了自己的翅膀。它用折斷的翅膀飛翔著,沒飛幾步,那血淋淋的身軀還是不得不栽落在地上。

老鷹向往小鳥的自由,掙脫了鎖鏈,卻犧牲了自己的翅膀。自由的代價原來是犧牲自己的翅膀,也犧牲了自由。

自由和鎖鏈本來就是孿生兄弟。在革命的年代,刑場的婚禮,“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的氣概無時不在自己腦海的深處。“不自由,毋寧死”。自由是人生最佳境界,提起自由,無不為之悠然神往。然而在現實生活當中,自由似乎都被鎖鏈拴扣著。“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這都是真的嗎?就讓自己活在夢境當中,當它是真的吧,可長空的老鷹掙脫有形的鎖鏈之後,卻不知自己又被內心的欲望這條無形的鎖鏈鎖著。當它饑了、渴了,回到的還是那張高張的羅網之旁。

有句俗話:“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一個人一生一世,熙熙攘攘,挑肥嫌瘦,朝三暮四,為了什麼,還不是為自己選擇一條什麼樣的鎖鏈嗎?古人雲:“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當你福並臻,名利雙收之際,也就招來了雙重的捆綁,戴上了雙重的鎖鏈。這就是自己的代價。所以一個人應該學會——放棄自由。

古時有位高人在給慕名前來學習的人第一次講道理時,他先拿了一滿杯黑顏色的水,然後再往這杯子裏倒清水。杯裏的水不斷外溢,而杯中水仍有黑顏色混在其中。這時,那高人對求學者說:“要想得到一杯清水,必先倒掉髒水,洗淨杯子,學習也是如此。”

有追求必有所放棄,學習也是如此。要在學業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就需要不斷拋棄陳舊的觀念,更新知識,不斷調整改變思維方式。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說:“構成我們學習上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愛因斯坦也說過:“我不久學會了識別那些導致深邃知識的東西,而把其他許多隻是充塞耳目、會轉移主要目標的東西撇下不管。”論證時可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

放棄,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有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放棄,意味著永遠不再擁有。但是,不會放棄,想擁有一切,最終你將一無所有,這是生命的無奈之處。如果你不放棄眼前的熱烈,就無法享受花前月下的溫馨……生活給予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座豐富的寶庫,但你必須學會放棄,選擇適合你自己應該擁有的,否則,生命將難以承受!

一個決定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這個決定是對是錯,恐怕要用一生作賭注。其實,有未必真得,無未必真失,有無隨緣、得失在心,人生的遭遇不可用“得失”二字定論。愛過又痛過,才算了解愛,雖然這愛性味苦澀、無花無果,隻在心裏生長,隻任歲月將它磨蝕……好在有時這帖藥,雖然它根治不了你的傷,但或許能慢慢止住你的痛。

有個人說了這樣一個有趣的事:

他曾經和女友作了一個小測驗,說如果同時丟了三樣東西:錢包、鑰匙、電話本,最緊張哪一樣?女友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電話本,而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鑰匙。答案說,女友是一個懷舊的人,他是一個現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