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幸福倒數——用一輩子證明“我願意”!(1)(3 / 3)

任何事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愛也不例外。生活中,其實很難定義給予的愛到底是哪種形式,很多時候是上述兩種愛的混合體,既因為外部環境的美好去愛,又因為外部環境的價值去愛。隻要愛能夠消除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就能激發人們對世界的興趣,隻不過這種興趣會在生命麵臨危險的時候被掩蓋。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第二種愛雖然具有合理性,但是它畢竟源於對生活的恐懼感,而且摻入了自私的成分,所以這種愛在生活中的地位是不能超過第一種愛的。愛應該促使人產生對生活的期望,激發其內心的快樂,而不是成為其逃避不幸的“保護傘”。

一個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愛人也不接受愛的人,就算他的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也不會快樂。或許因為他在未成年時期有過悲慘的經曆或成年時期遭受過不公正的待遇,所以這種人怨恨社會、仇恨人類。自我膨脹的人就像把自己囚禁在一座監獄裏,如果想要享受陽光得到快樂,首先就要把自己釋放出來,然後去追求愛情、擁有愛情,如此才能徹底地打開內心的枷鎖。

任何阻礙愛情發展的因子都是邪惡的,無論它源於心理原因還是社會原因。人們害怕時機不當,不敢表示傾慕之情;擔心被人以怨報德,不敢奉獻關愛之心。人們在道德或智慧的偽裝下,愛得過分小心,在真正需要愛的地方,卻吝嗇得像一隻鐵公雞。而這樣做,又會使那些需要愛的人形成懦弱的性格或仇視人類的心理。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有弄明白生活、生存的意義,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變得冷漠、狹隘,對世界甚至至親的人都采取冷眼旁觀的態度。以夫妻之間的生活為例,如果丈夫和妻子都希望彼此之間保留獨立的空間,都不希望對方窺探自己內心的秘密,從而對彼此有所保留,那麼這對夫妻實際上在過貌合神離的生活,他們也許在身體上契合,但是在心靈上卻各有各的孤獨。這樣的生活也就失去了婚姻原有的意義。

夫妻之間隻有坦誠相見,真誠以待,才能得到真正的愛,這樣的愛才深刻、才更有價值;也唯有如此,兩個人才能獲得人格上的升華。因此,幸福的最大敵人就是:愛,太小心。

最完美的愛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這實在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愛中既有保護的成分又有擔憂的成分。我們不會眼睜睜地看著愛的人受傷,也不會看著他們麵臨危險而無動於衷。但是,我個人認為,在愛中,擔憂的成分還是少一些為好。

我們擔心別人,是因為內心的占有欲作祟。別人甘願讓我們擔憂,是因為別人的控製欲作祟。所以,男人喜歡膽小的女人,因為膽小的女人希望被別人保護,男人企圖通過保護女人來占有女人,女人企圖通過讓男人擔心來控製男人。“憂之切,則害之深”,擔憂要多少分量才能恰到好處要視接受者的性格和能力而定。堅強、勇敢的人即使忍受大量的關心也能避其害處;個性懦弱的人卻很容易掉入關愛的陷阱裏,越陷越深。

生活中還存在另外一種十分常見的愛,即隻一味地索取,卻不付出。很多人帶著目的去“愛”別人,通過從別人那裏汲取生命精華、愛之精華,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實現自己的目標。這種人享受著別人的奉獻,壓榨著別人的生命,用他人的血液灌溉自己,而被他剝削的人日漸消瘦、形如枯槁,他自己卻日益殷實,健壯非凡。這種人自認為愛著別人,為別人付出著,其實他們關心的隻有自己,他們的本質極端自私,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性格缺陷。這種缺陷通常伴隨著對權力的欲望,對世界的征服。帶有這種性格缺陷的人,往往不能理解幸福的真正內涵,他們無法全麵地認識讓人感到幸福的原因。實際上,幸福最重要的構成要素之一就是彼此互愛、相互關心,這是得到幸福的處方,也是實現共同幸福的接點。

因此,完美的愛應該讓付出愛和接受愛的雙方都充滿生命的活力,既讓人欣然地接受又甘心地奉獻;每個人都因愛而幸福,世界才會更加美好,人們才會更加快樂。人追尋愛的過程就是一場接力賽,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隻接受愛,還要把握在手裏的愛傳給下一個人,隻有讓每個人都得到愛,愛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

舍不得讓你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