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幸福絮語——一個人的時候抱緊自己(3)(1 / 2)

其實,忌妒是道德、智力上的雙重缺陷。它隻看到事物之間那種不平衡的關係,卻對事物本身的優點視而不見。比如,我掙的工資足夠養活自己,衣食無憂,本該知足常樂,可這時候如果我聽到一個不如我的人掙的工資反而比我高,那麼我就會忌妒這個人,感到社會不公,還會對自己現在擁有的東西瞬間失去滿足感。

加強心理修養(放下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就是治療忌妒的良方。其實,仔細想想,世界上還有什麼事能比幸福更讓人忌妒呢?擺脫忌妒,就能獲得幸福,成為別人忌妒的對象。就算那個人掙的工資比你高,但他不一定比你快樂,也許他也在忌妒比他工資還高的人。

忌妒心會無限地遞進。如果你崇尚榮譽,那麼你可能會忌妒拿破侖,而拿破侖又會忌妒愷撒,愷撒又會轉而忌妒亞曆山大……“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總會有人比你更成功。所以,就算你取得成功,還是免不了會有忌妒心理。不與他人比較,拋開比較性思維,享受自己的快樂,做自己該做的、能做的事,你就會快樂,也會治愈忌妒心理。

謙虛被認為是一種美德,但是不必要的謙虛卻會和忌妒扯上關係。謙虛的人往往不敢接受新挑戰,不敢表現自己,無論他們有沒有能力完成。所以他們很容易忌妒那些比他們表現出色的人。謙虛固然是美德,但自信同樣重要,就本章而言,它至少會減輕忌妒感。

沒有孔雀會去忌妒另一隻孔雀的尾巴,因為它們同樣美麗。孔雀少了嫉妒心,所以性情溫馴。如果有“人”告訴孔雀,以尾巴為美是錯誤的,這是驕傲的想法。那麼當它看見別的孔雀開屏時,它就會說:“我不能認為自己的尾巴漂亮,因為這是自滿、是不對的。”

可很快,它又會在心裏暗想:那隻醜鳥太自以為是了,明明不如我好看,還敢開屏!我尚且謙虛,它又有什麼資格呢?真恨不得扯下它幾根羽毛,看它還敢不敢張揚?接下來,也許它真的會去“迫害”那隻孔雀,可能還會在孔雀大會上去批判那隻孔雀的行徑。然後,孔雀家族中就會形成這樣一種潛規則:尾巴越漂亮的孔雀越可惡,尾巴上沒有幾根羽毛的孔雀反而受到尊敬,運氣好的話,還會當上國王。最後,雀尾光禿、孔雀開屏成為永恒的過去。

想想吧,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孔雀該有多麼不幸,人類會失掉多少美?相反,如果每隻孔雀都認為自己的尾巴是最美的,那它就不會壓抑自己的美,不會去忌妒其他同胞,它還會為了贏得“女士”的芳心,竭盡全力地去爭奇鬥豔,再想想,那又會是多麼美好的畫麵。

壞事接連發生,它們之間有種必然聯係。就像疲勞會引起忌妒心一樣。當一個人筋疲力盡的時候,就很容易產生厭煩、不滿的情緒,一旦這種情緒過度,就會對那些工作輕鬆的人產生忌妒心理。因此,減少疲勞是減少忌妒的有效方法。但要治療忌妒,最根本的方法在於過穩定安樂的生活,並從中得到滿足。如果一個人有足夠的錢養活自己和家人,生活美滿幸福,那他很少會去忌妒那些比他更富有、事業更成功的人。

幸福其實很簡單。首先就要學會滿足。從前,人們忌妒的人和事都是有限的。比如我們隻會忌妒自己的鄰居,因為不認識別人。而現在,隨著教育和新聞等各種傳播手段的興起,人們拓寬了自己的視野,也擴大了忌妒的範圍。

通過媒介,我們了解到各個等級的人,窮人、富人以及他們的生活;通過報紙,我們看到民族差異、製度不足、國家間的不平等、種族間的仇恨……有人認為,仇恨情緒是人為煽動起來的,但這種解釋過於淺顯。激發仇恨心理之所以比激發友善心理更容易成功,原因就在於,因為靈魂在現代文明的洗禮下更傾向於不滿,所以更趨向於仇恨。

一個人可能常常會感到自己的人生沒有意義,別人卻快樂得多。和原始社會相比,現在的人能享受到更多快樂,但是對追求一切可能的快樂的欲望也就愈加強烈。

你觀察過動物園裏那些類人猿的眼睛嗎?當它們沒有表演、默默吞咽人類的施舍(嗑堅果)時,它們流露的眼神是緊張的、悲哀的,那是英雄式的忌妒。它們本來有機會做人的,但是卻沒有發現變成人的秘密,所以被其他兄弟姐妹(我們)趕上並超過。我們在進化的道路上邁進了一大步,但還是不能止步。我們必須繼續向前走,向更高的文明進化,否則會消失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