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近高低各不同
公務員修養
作者:雲溪子
一個人的品行、本質,不因觀察者的位置、角度不同而變。隻不過人若視之,要受種種限製、影響,欲得真實全貌,非下一番功夫不可
蘇軾的《題西林壁》,算得膾炙人口:“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吾上中學時讀到這首詩,便十分喜愛。多年反複體味,至今熟記在胸。但是,每每覺得已領會此詩真意,又每每感到認識膚淺,並未深悟。
在機關做事多年,議論、考核幹部,是一件常事。一次,準備提拔一名幹部。班子內議論時,批評意見甚多:自以為是,專跟領導唱對台戲,與誰都合不來,遇事不發動群眾、自己逞能……可是,從群眾中收集到的反映卻截然不同:是非清楚,敢說敢做,勇於承擔責任,業務能力強,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同一個人,為何有如此不同的看法?吾頗不解。後來,有一件事使吾有些開了竅。
在一個很莊重的場合,領導表揚了吾的一位上司。這位上司確實有許多過人之處。但是,領導大加表揚的此君的某些優點,吾輩卻認為恰恰是他的短處。是吾輩認識有錯,還是領導失察?為了解開這個疑問,吾進行了一段觀察和思考。此君對下屬,一年四季全是陰天,且動不動就吹胡子瞪眼睛;他在單位從來就是一貫正確,大家戲之“最大的缺點是沒缺點”;且總把他人當敵人,處處設防,四麵出擊。可在上級領導麵前,卻是另一個樣:總是四季春風,和顏悅色,謙虛謹慎,畢恭畢敬,心胸坦蕩。吾恍然大悟:天下哪有這般蠢人,對下對上一個樣!就連自己,自認胸無城府,口無遮攔,敢持己見,語重氣粗,不也是對下對上有別嗎?跟下屬的爭執就比跟上司的爭執多得多、激烈得多。孰能無別?隻有別之大小而已!這大概是一種本能。狼在老虎跟前像條狗,在綿羊麵前才真是狼。幾近本能尚且如此,更不要說那些善於偽裝之人了。既然一個人在不同的場境下表現不同,或者說顯示了不同的側麵,那麼上級、群眾對一個人評價有異甚至完全相左,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經過此事,再回頭看看對那位被考核幹部的不同評價,就不覺奇怪了:這位幹部違反了對上對下應有所不同的規則。敢於發表意見,不管這些意見與他人同與異。這在群眾麵前是敢說敢言,是非涇渭分明;而在領導麵前,未免顯得自以為是。若是與領導的意見相左,那就很難擺脫與領導唱對台戲的嫌疑了。至於敢為、敢於承擔責任,在群眾眼中是個優點,而在領導眼中,則有可能成為逞能、出風頭。
不僅從上、下看人結果有異,內外、親疏看人,結論也往往不同。不是自吹自擂,同事、朋友,多視吾為長者,好心度人,善意待人,熱情幫人,通情達理。雖然談不上見多識廣,卻也不是孤陋寡聞;即使稱不得多麵手,卻也工作、生活都可自理。但是,在老伴眼中,卻大大不然了:簡單粗暴不講理,爭斤奪兩不讓人,遇事一問三不知,丟三落四太糊塗,這不會來那不行……吾之老伴在外口碑極好,與之相識者稱道有加:工作積極認真,辦事專一執著,待人心誠意善,處世淑惠嫻靜。可吾感受卻大有不同:認真近乎鑽牛角尖,專一到偏執、冥頑不化,善意至不分良莠,嫻靜得慢慢吞吞。同為一人,裏外、親疏的評價卻如此不同!
不僅上下、裏外、親疏看人評價不同,同一人處於不同位置,人們看來也大異。某君為布衣之時,同誌、朋友與之談笑神侃,或爭論得麵紅耳赤,或開心得捧腹大笑,未覺有何異處。待此君後居高位,有人覺其智商超人,有人讚他記憶力驚人,有人說他胸懷大誌,有人感慨其能力不凡……同為一人,幾年時光,眾人對其評價差異天壤!何也?人變了,還是眾人當初不識人?吾以為,材非長也,位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