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和任何武器一樣,都是適應戰爭需求而發展的,使用需求越大,其發展也越快。
為了適應核威脅及核使用的需求,核武器經曆了美蘇核競賽的大發展時期。從其數量上來看,它早已過飽和達到超毀傷需要狀態。自前蘇聯解體後,美俄的爭霸矛盾得到緩解,大戰的可能性至少在近期基本上已不存在。因此,核軍備的發展和競賽已放慢,但為了適應“冷和平”時期核威脅的需要,他們的核武器發展不會停止,為了保持核威脅的有效性和核優勢,今後將繼續保持側重在質量上求發展的方針。美國當前的核發展,主要表現為更新換代,發展特種功能的新核彈,以及防禦各種導彈核武器的攔截技術。
核軍備控製是核大國核軍備發展到一定階段,其核競賽既力不從心又不得人心,同時對發展中國家的核發展欲控製之際的產物。它是核大國的核戰略政治外交鬥爭手段之一。當前,核軍備控製主要表現為核擴散和防止核擴散的鬥爭。
核談判、核裁軍、核軍備控製是適應核戰略外交鬥爭需要的,核武器數量、質量的發展是適應國防建設核軍備發展需要的。核霸主及某些核大國並未根本停止發展其核力量,隻不過由過去的重數量轉變成現在的重質量,實行“精兵”政策和放慢發展速度,緩和經濟危機,提高綜合國力而已。同時,它們為了達到削弱無核或少核國家的核力量的發展,進而達到對他們核力量發展的削弱控製,保持其核優勢。無核或少核國家也沒有放棄核發展的努力。
任何武器隻要它沒有失去威脅和使用價值,它就必然仍是戰爭的工具。冷兵器早為時代所淘汰,但刺刀、匕首至今仍為防身武器。如今有核國家的核戰略政策,都是由核威脅、核力量使用、核武器發展政策所組成。我們應聽其言、觀其行,千萬不可人雲亦雲,盲從地被人牽著鼻子走,“有備無患”是我國曆代軍事思想的“古訓”,任何時候都不能麻痹。
武器是戰爭的工具,它的發展、使用,必須服從戰爭形勢需求,以及戰爭條件和環境等諸多因素的發展變化的影響,核武器也不例外。自古以來,武器都是“長短相補、曲直相輔”的,任何一種武器既不能一統天下,也不會輕易為另一種武器所取代。核武器既不能取代其他武器,其他武器(包括高技術兵器)也不能取代核武器,任何武器都有其自身的價值。
毛澤東曾說,原子彈既是紙老虎,又是鐵老虎,要在戰略上藐視它,在戰術上重視它。有矛就有盾。自古以來,還沒有不能防禦的絕對武器。但無視核武器的大規模毀傷作用,寄希望於侵略者的仁慈,同樣是不對的。使用冷兵器的義和團、小刀會畢竟不能戰勝洋槍隊。當今世界,關於核武器的攻防競相發展,星球大戰、戰區導彈防禦等就是核攻防的新發展,我國在這方麵也不能等閑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