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病理學上絕大多數胃癌是發生在慢性胃炎( 尤其是萎縮性胃炎 ) 、幽門螺杆菌( HP )感染、殘胃炎、胃息肉、胃潰瘍等基礎上的 ,因此部分病人長期有慢性胃病史 ,有上腹不適、消化不良等症狀。在此基礎上 ,如近期內疼痛、上腹飽滿等性質有所改變或程度有所加重 ,與飲食有關的疼痛節律變化 ,或服藥後不能緩解 ,或出現消瘦乏力等 ,那就更要警惕胃癌的發生。
胃癌病人出現消瘦、乏力的大多為進展期胃癌 ,且多為已有局部或遠處轉移 ,並常有貧血。
多種病因可引起病人嘔吐 ,如常見的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或潰瘍後瘢痕狹窄、反流性食管炎、賁門潰瘍等。賁門癌或胃癌累及幽門部常可引起嘔吐 ,嘔吐物包括腐敗宿食、胃液甚至咖啡樣血性液。嘔吐一般是進展期胃癌的臨床表現 ,常伴有消瘦。
左鎖骨上出現如黃豆或花生樣腫大的淋巴結 ,無痛 ,質硬且固定 ,這是較特異的胃癌征象 ,大多為已有腹腔及其他髒器轉移的進展期胃癌的體征。
一旦發現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 ,立即做淋巴結活檢或細胞學穿刺;胃鏡檢查並對胃癌病灶多塊多方向鉗取活組織做病理學檢查 , 必要時輔以胃鋇餐 X 線攝片 ,可立刻明確診斷。
患胃病的50歲以上男性,如近期上腹疼痛反複發作,但又時好時壞,應提高警惕,及早進行相關專項檢查。目前,常用的檢查有纖維胃鏡檢查和X線鋇餐透視。胃鏡檢查不僅可直接觀察胃黏膜的形態、顏色和病變情況,還可以通過胃鏡鉗取出可疑細胞組織進行病理檢查。X線鋇餐氣鋇雙重對比造影檢查,沒有任何禁忌症和副作用。此外,胃液檢查以及大便潛血試驗等,可作為輔助診斷手段。
胃癌的晚期症狀1.出現乏力.
2.腰部疼及梗阻後出現惡心.嘔吐.進食困難.
3.腫瘤表麵潰瘍時出現嘔血.黑便等症狀.
胃癌有四種擴散形式:
①直接蔓延擴散至相鄰器官;
②淋巴轉移,先及局部繼及遠處淋巴結,最常見,胃的淋巴係統與左鎖骨上淋巴結相連接,轉移到該處時特稱Virchow淋巴結;
③血行播散,常轉移到肝髒,其次可累及腹膜、肺、腎上腺、腎髒、腦,也可累及卵巢、骨髓及皮膚較少見;
④腹腔內種植,癌細胞從漿膜層脫落入腹腔,移植於腸壁和盆腔,多見的有在直腸周圍形成一結節性板樣腫塊,如移植於卵巢,則稱Krukenberg瘤。
預後
胃癌是威脅我國人民生命健康最嚴重的惡性腫瘤之一,由於病情發展較快,如出現症狀後不進行手術治療,90%以上的患者均在一年內死亡。近年來隨著早期胃癌發現率的提高,手術方法的改進和綜合治療的應用,胃癌的治愈率有所提高,但大多數報道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於20%~30%。
胃癌病人無論是手術或是聯合治療預後仍較差,因為2/3的病人在體檢或手術時都失去了手術治愈的可能性。隻有不到1/3的病人考慮能行根治性手術,在單行手術治療後可以成活5年以上。
胃癌的預後取決於癌腫的部位與範圍、組織類型、浸潤胃壁的深度、轉移情況、宿主反應、手術方式等。
在諸多影響預後的因素中,病灶的浸潤深度與淋巴結轉移是影響預後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治療方法包括手術類型、淋巴結清除範圍、綜合治療措施等,其他如腫瘤的病理類型及生物學行為,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對預後亦有一定影響。但欲改變胃癌的預後,最 根本的還是提高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率,在治療方麵應繼續強調合理選擇手術的方式及淋巴結清除範圍,加強綜合治療,特別是術後的輔助化療。應該指出聯合化療的療效確實優於單劑化療。綜上所述,欲改觀胃癌的預後,重點還在於提高早期胃癌的發現率,合理選擇治療方法。
【 藥品名稱 】 氯化鉀注射液
【 英文名稱 】 Potassium Chloride Injection
【 藥品別名 】 氯化鉀
【 性狀 】 本品為無色的澄明液體。
【 藥理毒理 】
鉀是細胞內的主要陽離子,其濃度為150~160mmol/L,而細胞外的主要陽離子是鈉離子,血清鉀濃度僅為3.5~5.0mmol/L。機體主要依靠細胞膜上的Na + -K + ATP酶來維持細胞內外的K + 、Na + 濃度差。體內的酸堿平衡狀態對鉀代謝有影響,如酸中毒時H+進入細胞內,為了維持細胞內外的電位差,K+釋出到細胞外,引起或加重高鉀血症。而代謝紊亂也會影響酸堿平衡,正常的細胞內外鉀離子濃度及濃度差與細胞的某些功能有著密切的關係,如碳水化合物代謝、糖原貯存和蛋白質代謝、神經、肌肉包括心肌的興奮性和傳導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