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永葆青春活力,演繹精彩生活(1)(1 / 3)

當今社會,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工作壓力的增大,每個人都深感疲憊。而對於正處於奮鬥階段的女人來說,這種感覺就更為強烈。如果一個人總是生活在疲勞之中,不但會嚴重地損害自己的身體健康,還會影響自己的情緒。

自我放鬆,遠離“疲勞綜合征”

精神和心理因素往往會讓人變得更加疲勞。因此,要想徹底消除疲勞,遠離“疲勞綜合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放鬆自己,進而讓自己的身心得到真正的休息。

現代人除了焦躁、孤獨、寂寞,還常常被另一種“疾病”所折磨——疲勞綜合征。我身邊的很多女性朋友就經常向我抱怨說:“卡耐基先生,我實在太累了,每天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睡覺。”我想,這句話也是正在看這本書的你的心聲。

的確,沉重的生活壓力和快速的工作節奏,令許多女性長期地生活在疲勞之中。即使精神和身體發出抗議,她們也沒有時間和機會讓自己好好休息一下。還有許多女性更是認為年輕的身體就是上帝賜予的本錢,是掙取金錢、贏得地位的工具。但是,疲勞帶給你們的隻是更多無法彌補的傷害。據醫學調查發現:疲勞不僅容易讓人產生憂慮感、自卑感,還會降低人體的免疫機能,從而罹患各種疾病。如果一個人長時間處在疲勞之中,他的身心健康便會受到極其消極的影響。所以,各位女士,你們一定要注意休息,遠離“疲勞綜合征”。

看到這裏,也許你們當中有些人會對我說:“卡耐基先生,你說的這些話完全沒有任何意義。我們也不想總是生活在疲勞之中,我們也想多休息,可是由於生活所迫,我們也沒有辦法。”各位女士,我想你們理解錯了,我這裏所說的休息,並不是指什麼都不做,而是一種自我放鬆,好讓精神和心靈得以恢複。

也許你們對這種精神和心靈上的恢複不能滿足,認為身體上的勞累才是疲勞綜合征的根源所在,隻有身體上的休養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休息。其實,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一個腦力工作者工作很長一段時間後,他的大腦細胞毫無疲勞的跡象;而體力勞動者的大腦細胞的血液裏,會出現很多“疲勞毒素”和各種廢物。比如,愛因斯坦即使工作一整天後,在他的大腦細胞的血液裏也不會發現任何“疲勞毒素”。換句話說,單純用腦是不會讓人感到倦怠的。那麼,真正令人產生疲倦的因素是什麼呢?英國著名的心理分析家J.A.海德菲就找到了答案,他在報告中指出:精神和心理因素往往會讓人產生疲勞感。因此,要想徹底消除疲勞,遠離“疲勞綜合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放鬆自己,讓自己的身心得到真正的休息。

但是,在當今這個每分每秒都充斥著緊張氣氛的社會,要做到自我放鬆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嘉麗·古琪是一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她在放鬆自己的方麵,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

下麵的話摘自嘉麗·古琪的日記,讓我們看看她是如何放鬆的。

我在工作的時候,會在桌子上放一件物品,讓它來提醒自己放鬆。這件物品有時候是一個花瓶,有時候是一隻懶洋洋的貓,有時候是一塊紅褐色的抹布。每當看到這些物品時,我就會提醒自己,盡量讓自己放鬆下來,避免讓工作使自己的身體過於緊張。此外,在工作的時候我還會有意識地采取一些舒服的姿勢,這樣能夠有效地防止身體緊張以及身體疲勞。

每天下班後,我都會躺在床上問自己:“我是不是使用了那些與工作無關的精力呢?今天我疲倦嗎?”常常問自己這樣的問題,便使我養成了每天都放鬆自己的好習慣。

威廉·詹姆斯在其著作《論放鬆情緒》中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過度緊張、坐立不安、焦慮、著急以及痛苦的表情,都是人的壞習慣。”如果以這種理解方式遞推,放鬆也屬於一種習慣,而且它還是一種好習慣。因此,女士們不妨借鑒嘉麗·古琪女士的經驗,改掉自己的壞習慣,養成自我放鬆的好習慣。

下麵我再來告訴各位女士我是如何放鬆的。首先,閉上雙眼,頭向後靠;然後,默默地對自己的眼睛說:“放鬆,不要緊張,也不要皺眉頭!”就這樣,對自己的眼睛重複說這句話,堅持一分鍾。

如果你遵從這個方法,一分鍾後你便會注意到,自己眼部的肌肉真的聽從命令,放鬆了許多。當然,你還可以借助此法讓自己的頭部、肩部以及全身的肌肉都得到放鬆。不過,我想你最需要放鬆的部位還是雙眼。芝加哥大學的埃德蒙·傑克布森博士曾說過:“如果一個人的眼部肌肉得到放鬆,那麼他全身的肌肉都會得到調整。眼睛之所以對消除緊張情緒、緩解疲勞如此重要,是因為它們耗費了全身能量的四分之一。這也是為什麼人們通常首先感到疲勞的部位是眼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