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朝堂分裂兩派平 第三百九十八章:分裂之始(2 / 3)

“王昭榮,我並不討厭你,隻是你這家夥向來嘴巴臭,這麼些日子我若不是看在崔雲逸的麵子上,我早就對你下手了,不要以為占著點功勞就可以為所欲為,若要輪 功勞的話,我比你更多。”李玄武少有的開口威脅道,“一開始我就說了,你們不服,自己去找陛下,詔書和命令是陛下下達的,難道我說的不夠清楚?”

隱晦中,這好像正是陛下所希望的,是帝王心術。

三人自然在心中不寒而栗,可是他們的憤怒,卻依舊在提議者李玄武的身上,為什麼偏偏要在這個時候分權,還是分給士族,這不是很危險嗎?對於那些寒門子弟來說,之後如果兩派矛盾發生,豈不是一發不可收拾。

李玄武當然考慮到這件事,又補充道:“在你們看來,士子的心,比士族的心更重要不是嗎?可是士族才是爭鬥天下的資本,短期給他們教訓自然不錯,可長此以往,沒有士族的支持,大商終究還是缺了根本。”

崔雲逸搖頭道:“正因為日後避免不了浩大的戰爭,才需要寒門子弟中的人才為朝廷效力,沒有家族約束和私心的寒門子弟,才應是朝廷需要的。”

“謬論,士族子弟自小接受的教育便要勝過寒門子弟,即便不乏有不學無術的,可先天的差距豈會是那麼容易彌補的?僅憑你三言兩語,就能判定高下了?”李玄武不屑一顧道:“你自己就是士族子弟,不也一樣身居高位德才兼備?難道你還要否認自己不成?”

崔雲逸強忍怒意道:“一碼事歸一碼事,寒門子弟沒有士族的束縛,他們才是真正唯陛下效忠的良臣。”

“可隻要安撫士族,士族的忠心一樣難以撼動。”

兩人爭論半天,也沒有得出一個具體的答案,他們都有著自己的觀點,卻都不肯退讓半步。皇帝的一道詔命,真正的引發了官員之間的分歧,士族派和青壯派,恐怕是真的要分道揚鑣了。

不怪他們,確實也是人心難測,楊曠的帝王心術,用在這上麵反而是對的。無論是哪一方,都有心懷不軌之人存在,即便如今局勢很好,可說不定哪天就會出亂子,人心總是難以滿足的,士族和寒門,互相看不順眼,但也可以製造一個平衡,平衡才是帝王治理國家最需要的環境。

平衡的代價總是昂貴的,要讓士族跟寒門在同一個屋簷下相處,怎麼會互相安生,可是他們如今卻不得不在一起共事,皇帝的一紙詔書,勝過千百年的恩怨,沒有人可以違抗聖旨上的命令,哪怕是再重要的人也不行。

李玄武態度很堅決,他早已想好了要分裂,這是大勢所趨,現在不分以後也肯定會分,到時候分在他看來會產生更大的額弊端,還不如早點施行。

相反的崔雲逸也沒打算放棄,他腦海裏浮現的都是大商的未來,他隻是一個官員,當然會以官員的立場來考慮這個問題,士族雖然有力,可太過危險。

眼下的問題就是放不放權。到底是讓青壯派繼續一家獨大,還是讓士族前來平衡局麵。雙方都不認為自己有錯,也當然都不願意有絲毫的退步。

“好了,我看你們也鬧得差不多該盡興了吧,同為官場之人,你們不能光為大商發展著想,也要為咱們的陛下想一想啊,別怪我沒提醒你啊。”李玄武貌似是不想在繼續這個話題了,說完後便進入了內院。

崔雲逸也是拿他沒辦法,畢竟對方已經勸說陛下下達詔命了,天子的聖旨又豈能朝令夕改,眼下士族重回朝堂已成定局,隻是他心中總是有隱隱的不安,也不知從何而起,或許是在忌憚那個提議的人吧。

“我們走。”崔雲逸最後看了眼,還是帶著人離開了。

......

......

“陛下還是走到了那一步嗎?”陸平問道。

“怎麼?天師覺得這一步走的早了?”楊曠心不在焉的反問道,似乎對於此事並不是那麼重視。

陸平搖搖頭道:“在下並非那個意思,在下隻覺得陛下有些太果決了些,甚至連跟官員們一點點的解釋都沒有,他們此刻估計亂作一團,以為陛下要有什麼動作了。”

“他們哪天不在害怕,不也一樣。”楊曠冷哼一聲道:“朕這麼做,理由當然是為了大商,寒門子弟固然有用,可是他們也會慢慢的走向權力的深淵中,如若他們沒有絲毫的天敵,那麼取代皇權隻不過是時間問題了。”

“陛下其實還是比較在意他們的看法的吧,他們願意跟著陛下冒天下之大不韙,可如今又要麵對士族,肯定多少都會有怨言的。”

楊曠笑了笑道:“有怨言才是正常的,朕從來都不是什麼好人,朕是皇帝,朕隻需要對大商負責,其他的都是無關緊要,你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