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雲逸低頭道:“陛下目光深遠,率領臣等完成了這次的洗底,陛下才是最辛苦的,臣等隻能望陛下之項背了。”
“此言差矣,朕知道你們都是謙遜之人,但是朕也知道你們花費的心力不比朕小多少,”楊曠將手搭在崔雲逸的肩膀上,讓後者惶恐,“特別是你,朕都聽說了,外麵都說尚書台的燈火從不熄滅,即便是在夜裏也是燭火通明,難得你能將剛接手的尚書台凝聚的如此團結。”
崔雲逸不知道楊曠是如何得知這些事情, 其實這是他自己的覺悟,本來沒有什麼,但是被楊曠這麼公開的說出來,他心裏總有種得到了很大的補償的感覺,立刻低頭道:“皆是臣職責之內的事情,有勞陛下費心了。”
“這話生分了。”楊曠又拍了幾下,又轉向李玄武道:“吏部是此次洗底的關鍵,你們整個部門,都是盡職盡責,李玄武更是一人總攬了很大的工作量,朕也知道這件事。”
李玄武雖然冷淡卻還是不失禮數的低頭示意。
“還有王昭榮和胡庵的協助,還有野火的暗地保護,每一部分都是大家的功勞,朕可沒有貪心到要將爾等的功績全都歸到朕一人的頭上。”楊曠變笑也不失嚴肅的說道:“在場都是好樣的,朕沒有看錯你們任何一個人,你們是此次最大的功臣,朕自問不如你們努力和付出,你們都是好樣的,朕希望不僅你們現在如此,日後更是如此。”
“臣等遵命!”青壯派對楊曠的提拔向來是知恩圖報的,他們想要的並不是賞賜和加爵,他們所有人都是希望能夠在楊曠麵前證明自己的實力配得上這個位置,也配得上陛下的看重,他們都是有各自理想的人。
為此他們彙聚在一起,一起努力的麵對層層的困難,楊曠就是他們聚集的理由,因為楊曠,這些本來完全不會走在一起的四個人牢牢的綁在了一塊,為了大商的未來一起奮不顧身的努力著,而他們的努力也有了彙報。
楊曠很激動,他們同樣更激動,整個大商更是最激動的,整個世間也是為此改變了格局,別的國家也都為此改變了他們的計劃,可以說洗底徹底的改變了整個天下的走向。
......
......
現在整個大商都因為朝廷的科舉而舉國沸騰,周邊的國家甚至連江湖都為之轟動。不懂的立刻都在裝模作樣的誇讚大商新帝的睿智,懂的更加是佩服大商新帝的能力,科舉和洗底看似容易,其實背後隱藏的障礙都是恐怖至極的,權貴永遠是王朝積惡,就像是江湖名門一樣,他們總是會自以為高人一等而不給其他人機會,門檻成為了他們的武器,為此多少人被拒之門外,也導致多少人的可惜。
但是這一次不會了,大商已經完成了科舉,並招攬了一大批有才之人,而且大多以寒門為主,這樣的情況完全就是一次偉大的嚐試與革新,正因如此,才讓全天下的目光都吸引到了這個改頭換麵的大商朝堂上。
最為忌憚的還是大商的宿敵南夏,兩國爆發了十一年不停的戰爭,沒有任何議和的機會,夏帝也是個有野心的人,如今大商新帝上台呈現的蒸蒸日上,在他看來就是危險的信號,南夏早就覺得楊曠是個潛在的威脅,但他們始終也想不到楊曠發揮的威脅竟然出現的如此之快之早。
明明才登基不久,就敢冒險去進行這麼危險的朝堂洗底,先不說他們成功的結果,如果是換成夏帝,他是不會如此冒險的,洗底洗掉的那可都是些老派的權貴啊,怎麼想都會得罪一大片人的,夏帝就算是再有雄才大略,這種風險過大的事情也會比較束手無策,可沒想到那個年輕的新帝做到了。
全天下都知道那個新帝完成了一件大事,也知道那個新帝在登基之前就在戰場上打敗了那個北唐猛虎並殺掉了他。楊曠與龔起都是是歲寒三友之一竹居士的弟子,誰都沒有想到這兩人沒有多少年就開始同門相殘,維持了兩年的同門死鬥最終以楊曠的勝利和龔起的死亡告終。
這讓天下對這位新帝產生了更多的興趣,更有才子儒生開始在民間吹捧這位年輕人,在這般俊逸的年紀,就完成了很多人一輩子都完不成的事情,輿論和焦點,完全超過了那位因為超凡的戰績被認為是理所應當而逐漸暗淡的怪物。
楊曠,正式受到了全天下的重視,這位新帝,才是這個天下中最不穩定的一部分,不僅僅是南夏,就連北唐也有少許的動作,他們借楊曠的手除掉了龔起,現在卻發現楊曠甚至比龔起更加能威脅道北唐。
這個變化讓醉心權術的唐帝也不得不醒悟了起來,不過他絲毫沒有後悔,龔起是必須要除掉的人,沒有他對唐帝很重要,任何統治者都不希望有一個功高蓋主手握兵權的年輕人活著,這是帝王之常情。楊曠呈現出的潛力即使讓北唐忌憚了,但是龔起也還是非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