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商唐大戰決生死 第兩百五十二章:各有心思(3 / 3)

他就這樣上前拖住了一個腹部中刀流血不止的士兵,親自撤下了身上的布為他按住了傷口。那名傷兵睜開眼發現是大將軍在為他治療,馬上就激動的要站起來。

楊曠強製性的按住了他道:“別亂動,在軍醫和後勤兵來之前你的傷口不能再有擴大了。”

“可是大將軍...”

“沒有可是,你是我的士兵,既然受了傷就老老實實的。”楊曠此刻嚴厲的命令在這位士兵的眼中卻顯得無比的溫柔,不知不覺士兵就紅了眼眶,一個鐵骨錚錚敢在前線搏命的戰士就這麼不爭氣的留下了淚水,止都止不住。

楊曠全身心的控製傷口,並不在意士兵的表情,等到後勤兵和軍醫趕到,他才停手,不過卻又立刻奔向了另一個需要幫助的傷兵那裏。

所以就有了這樣的一幕,一介大將軍,竟然在做著後勤兵的工作,很多人都想勸阻楊曠,可惜後者不願意聽,因為他知道自己在戰爭中幫不上大忙,也因為身份的關係不能再隨意的衝鋒陷陣,所以更要盡他所能。

他不顧髒亂和血跡,奮力在傷兵間遊走,或許他不是合格的大將軍,但他確實個令人尊敬的大將軍。士兵們將這些看在眼裏,傷兵也在心中感恩戴德,試問哪些大將軍能夠做到楊曠這般。世人眼中的大將軍,都是坐鎮中軍揮斥方遒,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但是楊曠這個大將軍,卻做到了那些名將都做不到的事情,他肯將指揮讓給更有能力的人,放權給有才之人,不顧身份地位與士兵共進退,以自身為榜樣,激勵著他人。

這也是商軍為何如此崇拜楊曠的原因,勝利隻是一個條件,而在他們內心的原因,就是楊曠的這種另類的做法,戰爭或許是以成敗論勝負,但是士兵們愛戴楊曠已經勝過了勝利。

他們當中也有人是參與過楊曠下令屠殺難民的那些人,他們親眼目睹了楊曠的殘忍做法,但是他們不後悔,也不厭惡這種行為,因為大將軍說過,收留難民,會讓他們餓肚子,楊曠在難民和士兵之間選擇了他們,自己做出殘忍的做法,自己承受著罪孽。

士兵們都是凡夫俗子,但是他們不傻,無論是木訥的人,還是精明的人,還是魯莽的人,其實人人心中都有算計,他們之前都是也不盡是貪生怕死之徒,卻還是有利益的驅使,但是楊曠改變了他們的初衷,他們在這個年輕的大將軍身上,看到了真正負責的氣質,他們甘願為之付出生命,在所不惜。

敵人是天下名將率領的猛虎之師,大將軍是皇位的有力繼承人,也是高貴的親王,本不需要來到這北境承受危險,他們無數次懷疑楊曠是否會在危險的時候拋棄他們離開,但是每一次在他們認為這個時候會到來的時候,楊曠都沒有拋棄他們,這個年輕人窮盡手段,甚至為他們帶來了勝利。

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毅力,是他們沒有的,所以他們服氣,他們不再因為身份的高低去評判一個人,他們一次又一次親眼看到了大將軍證明自己是真的要跟鄴城共存亡的決心。

一團火被點燃,將士們內心的火被點燃了很多次,有人說人心中的火焰是由心中的木材燃燒而來的,而人心中的木材是有限的,商軍也是同樣的,但他們仍在燃燒,就好像燒光了木材繼續燃燒內髒那樣的恐怖。

楊曠本人都不知道,他已經成為了一種信仰,這種信仰不是戰意,是為之瘋狂的精神。曆史上除了宗教之外,好像就沒有了。

士兵們不知道他們的信仰此時內心無比的忐忑,糧道被斷又被圍城,情況又開始惡劣了。

而在城頭上的聶辰席也看到了這一幕,問司馬元道:“剛才是不是有哨探說我軍的糧道被斷了?”

司馬元很驚愕,他都沒有來得及跟對方說這個情報,當下懷疑對方是不是提前就預測到了,還是回答道:“沒錯,確實在剛剛收到了這個情報。”

“嗯,知道了。”聶辰席短短的一句話,更加的顯得鎮定自若,根本沒有在麵對龔起時的那種緊張,這也讓司馬元更加的保持懷疑了。

而聶辰席是真的早就猜出了對方的這個動作,但是他依舊沒有提醒楊曠,或者說他的確從一開始就知道這個弱點,他就是希望這件事情發生。

究竟是為何,聶辰席心中早有想法,他之前跟楊曠提過一個冒險的建議,但是沒有被采納,可是他越來越相信這個冒險的計劃能夠反敗為勝,所以他不惜隱瞞這個弱點,不告訴任何人,坐看糧道被斷。

為了勝利,不要怪我,聶辰席心中默默的想著,想要打敗龔起,他一個人不行,加上所有人也不夠,除了用險招,再也沒有別的辦法了,這就是唯一的路了,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