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一唱一和,平日裏的死對頭,如今在這般重要的場合配合的默契無比,著實是令百官很是驚訝。
就在關鍵時刻,陳坤再次開口了,道:“貴國陛下不必為難,外臣也不過是為了和平而來,兩位貴國臣子的話不無道理,但是外臣隻有一句話想說,並不是我國非要罷免戰爭,而是為了避免生靈塗炭。希望各位不要怪外臣囉嗦,茲事體大,不管是為了什麼,無論是士族還是國威,都及不上百姓的安穩重要。”
“休要詭辯!”好不容易要開戰,羅如烈怎會讓煮熟的鴨子飛走,立刻道:“你口口聲聲說為了百姓為了避免生靈塗炭,難道你們商國跟夏國的戰爭就沒有嗎?我說的不是現在的戰爭,我記得十年前貴國陛下也親率大軍揮師夏國,造成的殺孽還不夠嗎?”
陳年往事提出來,的確讓氣氛很是緊張,羅如烈陳述的是事實不錯,但是公然將十年前商帝禦駕親征夏國的事情來說,實在是不雅。
陳坤鎮定自若,沒有一點點動搖,回應道:“您這麼說沒錯,我國陛下十年前是造成了錯誤,但是你們唐國就沒有主動對我國發動戰爭嗎?其實都可以歸結為誤會,若不是會因為誤會,兩國何必開戰。既然大家都摒棄了曾經的仇恨為了和平而努力,你們又何必非要開戰不可呢?”
龔孝先接上話道:“不得不說,信使的口才是真的很好,說了這麼多,都沒有錯誤,不過我仍然不會改變主意,我隻知道陛下會為了大唐秉公處理,一切請陛下定奪!”
“臣也懇請陛下決斷。”
“臣也是。”
龔起和羅如烈跟上龔孝先的步伐一起對唐帝施加壓力,誓要開戰不可,不達目的誓不擺休。
這已經是明顯的脅迫了,目的就是為了讓唐帝因為他們的主戰而不得不考慮開戰,意思就是不得不開戰的意思。
百官們都看了唐帝陰沉的臉頰,那雙眯起來的眸子投射出的敵意太過明顯,光是透出的氣勢都足以讓百官們膽寒,偏偏這三人絲毫不懼,依舊跪在殿前請求開戰。
“哈哈哈哈!”突兀的笑聲打破了恐怖的氛圍,眾人紛紛轉去視線,發現大笑的人竟然就是身為信使的陳坤,他一個別國的外臣敢在如此場合下笑出聲,難道是不想活了嗎?
“信使笑什麼?”唐帝沒有激動,反而有些疑惑的問道。
“不好意思,外臣的舉動有些失態了。”陳坤先是道歉,而後整理了下語氣道:“外臣實在是被貴國的朝堂以及貴國的臣子給逗笑了,此三人身為貴國臣子,居然裝腔作勢的想要用一己之私左右貴國陛下的決斷,實在是令人不齒。”
聽到這種挑釁的龔起等人剛想反駁,卻被唐帝的話給先蓋住了:“接著往下說。”
到了這個時候,眾人才明白陳坤的笑聲和他的話明顯是為了唐帝而說的,看見龔起等人壓迫陛下,“挺身而出”替陛下說話,真好迎合了陛下的心意,當然會有唐帝袒護一個外臣的荒謬場景。
陳坤拿到機會不猶豫的馬上回答道:“貴國陛下英明果決,四海盡知,一個決定和需要臣子提醒。外臣並不是想挑起貴國的君臣不和,隻是這種常識,如果為人臣的不懂,那麼外臣理應好好說一下。”
“你!”羅如烈的暴脾氣差點忍不住罵出來。
然而又一次被唐帝無情的蓋住了:“朕很滿意你的態度,要不要來我大唐為官?朕給你一品的官職,授予無上的爵位,信使覺得如何?”
“請恕外臣婉拒。”
“哦,那可惜了。”
聽到唐帝如此放下身段的邀請陳坤在大唐為官,百官們瞬間明白一個道理,他們的陛下已經被對方故意針對唐廷的假話給打動了,陛下暗恨龔家獨攬兵權已久,會有這樣的做法不管是不是做給龔起他們看得,但能得出一個結論——唐帝不打算開戰了。
而在朝堂之上,他們即便手握權柄,又怎麼能夠公然的對唐帝表現的不敬了,好一個信使陳坤,好一個深諳權術的陛下,異國君臣,也能有這種配合。
你們有你們的默契和密謀,唐帝和陳坤也被逼的摩擦出了配合,一切都是水到成渠,大勢所趨,這次的戰爭,多半打不成了。
龔起豈能罷休,抱著最後一絲希望爭辯道:“陛下自然該一人決斷,但是如果就這麼算了,於情於理不和吧!信使不打算說點什麼嗎?”
好像是一直在等這句話,抱著更深目的的陳坤也鋪墊了很 久,終於要開出最後的條件,而這個條件,必須要讓唐國的人滿意才行。
“外臣奉我國陛下之命,願意與貴國結為姻親之盟。”
此言一出,四座皆驚,就連唐帝,也震驚的睜開了雙眼。
和親之策,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