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七章:彈劾(上)(3 / 3)

不過這些動靜維持沒多久便消停下來,重新死寂一片,因為眾人都在等待最後一個首功,首功必然是楊曠的無可爭議,而百官關注的隻是封賞的內容,到底商帝會給自己這位最寵愛的皇子多大的封賞呢?屏住呼吸等候著最後的話。

商帝也知道底下百官的心思,故作停頓吊足了眾人胃口,重重清了清嗓子,宣布著最後一個封賞:

“武成王楊曠身為一軍主帥,臨危受命,提拔有才之士,整頓北境軍紀,於劣勢之時,兩退唐軍龔起,重創胡軍奸敵近萬,屢出奇策創傷唐胡聯軍,化被動於主動,最終成功退敵,為大商榮增了輝煌戰績,凱旋而歸,位居首功,賞金百兩,錢萬貫,賜禦劍,擢升北境破虜大將軍。”

楊曠一聽盡是當日父皇早已擬好詔書的內容,並沒有表現的太過驚訝,老王爺與楊毅如是一樣,反倒是文武百官又是一陣唏噓,錢財無所謂,皇帝禦劍都能慷慨的賜下,代表的內容完全超出了對於勝仗的統籌範圍之內了,他們不禁又想到了之前在洛陽廣為流傳的謠言——立楊曠為太子?!!

更為令人震驚的始終是最後的大將軍職位,眾所周知大將軍隻有古勁鬆一人,十年沒有第二位,況且一山不容二虎,大將軍豈可有二,最主要的依舊是大將軍所代表的權力:兵權。北境雖說現今僅有四萬兵馬,但是以後必然會輸入兵力進行補充,起碼不下於七萬,七萬兵力握在一個皇子的手中,危險不言而喻,陛下這是真的沒想到還是被喜悅衝昏了頭腦,這完全算是藩王了吧。

正當眾人雲裏霧裏驚慌不斷時,崔文上前作輯道:“陛下,臣有諫言。”

“說。”商帝意料之內的接受了進諫,楊曠也皮笑肉不笑的盯著崔文,看他能說什麼,無非就是請父皇收回成命,大將軍這個職位讓他有些擔心了。

“臣認為武成王殿下位居首功理所應當,陛下賞賜的物件也無可後非,然大將軍一職,茲事體大,無異於藩王之權,臣懇請陛下收回成命。”崔文麵不改色的進諫,看不出一絲一毫的反應。

楊曠輕笑了聲,商帝也一笑而過,道:“愛卿言重了,朕如此封賞有朕的考慮,唐軍撤退一時,總會有再度南下的一日,朕將北境盡數交托曠兒,也是為了方便北境日後的防備戰力。”

“臣.......”

“好了,此事不必再議,朕意已決。”商帝打斷了崔文的後續之言,專斷的拿下了話語權,不給其再爭辯的機會。崔文隻能收回話,但表情依舊,不受影響。

將這些細節看在眼裏的楊曠,瞬間警覺起來,沒想到崔文這次進諫不是主要,此人絕對還有後手。

不出所料,馬上就有一名崔氏集團的官員上前進諫:“陛下,臣要彈劾一人。”

“哦?不知卿所彈劾之人是誰啊?”商帝皺眉問道。楊曠暗道不妙,是衝著他來的,腦中迅速組織了一切可能,隨時準備應對之策。

“臣要彈劾武成王殿下!”

一言激起萬重浪,在文武百官中炸開了鍋,當然除了身在局中的崔氏集團官員,他們所表現出的隻有假裝的不知情以及演出的驚愕。

彈劾親王非同小可,彈劾的還是當朝最受皇帝青睞的武成王楊曠,眾人開始擔憂其彈劾的後果,一旦失敗,那麼便是徹頭徹尾的棄子了。

商帝雙眼微眯,眸子裏的怒火不易顯露,一字一句問道:“為何彈劾?”

那名官員抬頭說到:“臣彈劾武成王原因有三,其一,趙括大司馬勞苦功高,武成王殿下繼來到北境後步步緊逼,言行舉止上毫無敬意,硬是逼走了趙司馬,全無皇家風度,更與陛下仁孝禮治國方略大相徑庭;其二,隨行攜帶金銀珠寶,臣雖沒有足夠證據,但帶著金銀珠寶前往軍營除了拉攏將士培養黨派臣想不出別的緣故,居心叵測,恐有反意;其三,沒有任何彙報便脫離隊伍潛回洛陽數日,全然不將陛下的迎接隊伍放在眼裏。此三罪,便是臣之所述,句句屬實,請陛下明斷。”

三點說完,鴉雀無聲。百官震驚,皇帝慍怒,楊曠皺眉,老太傅笑而不語,崔氏集團不懷好意,老王爺麵無表情,楊毅滿是疑惑。

“卿不再好好想想?”商帝找不出錯誤,欲逼迫此人收回彈劾。

“臣早已想好,無需再改,臣既然敢說,便不怕後果,為國進忠言,死也無憾。”此人死咬著不鬆口,商帝拿他沒辦法,用的還是忠臣的言辭,分明是攪起混亂的人。

楊曠踏出一步,是該站在天下麵前讓敵人了解一下對敵的人是個什麼樣子,遲早都要決戰的,就當做正式宣戰吧。

“父皇,兒臣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