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曠第一次感受到出生帝王家的優勢,繼續談論到:“我是皇族,領兵毫無顧忌;龔起是唐國名門大族,而他卻手握唐國大半兵權。你現在想想,如果你是皇帝,你永遠不會放心兵權攥在他人手中,更別提非皇族之人。”
“要我在正麵戰勝龔起,絕無可能,可他並非不可戰勝,他的弱點,一直都在身後。龔起直接撕破與胡軍的聯盟關係,勢必會刺激到北唐北胡兩國關係緊張,隻要我們能激化唐胡聯軍的矛盾,便能讓北胡對北唐施加壓力,他龔起,怎麼也得退兵了。”
“他要是不吃這套呢?你不也說他看穿了嗎?”
“由不得他,要是不吃,就得把以前的也吐出來,不就正好回到我的預料之中了嘛。”楊曠說完頓時神清氣爽,他自出兵以來就沒這麼暢快的說過話了。
一場死局,正在以龔起為中心悄然布下。
.......
.......
這日的洛陽城不同以往,商帝在昨日頒下了封二皇子為王的詔書,隨即令朝野震動,群臣紛紛開始揣度聖意,猜測是否是為了製衡武成王。
這些猜想都沒有什麼,今日皇宮的主角,是二皇子楊毅。
祭祀高台上,祭品堆放整齊端莊,台下數百坐席,坐著的都是商國的大臣。場麵之宏大,比武成王的封王典禮還要更勝一籌。
“兒臣參見母後。”穿上四爪蟒衣的楊毅更顯英姿颯爽,此刻正在拜見皇後。
“免禮,毅兒,你......”皇後有話說不出的樣子。
“母後,兒臣並未參與此事,封王絕非是兒臣所圖。”楊毅知道皇後在擔心什麼,直接了當的說到。
皇後重重的歎了口氣,道:“不是最好,毅兒,封王之後,一定要在你皇兄回來的時候親自去迎接他。”
“母後,兒臣明白,隻是兒臣始終不解,皇兄若真的大氣,又何必在乎兒臣封王,又不是立儲。”楊毅的神色有些怪異,語氣忿忿不平。
“放肆,你怎可口無遮攔。”皇後嗬斥後,見楊毅此番不忍,又語重心長的解釋道:“毅兒,不是母後偏袒曠兒,不是你的,你不用去爭,你若爭,就算是勝了,也會動搖商國的根基。”
“兒臣從無奪嫡之念,如今隻是封王,對皇兄能有什麼威脅?”
“威脅不是你說沒有變沒有的,曠兒會怎麼想,那才是關鍵。”
“又是皇兄,母後到底是誰的親生母親?”
“毅兒,你心中還是有氣,母後這麼跟你說吧,你父皇對曠兒從小寄予厚望,自他母妃去世後就更加寵愛。若是曠兒無才無德也罷,別人不清楚你皇兄你還不清楚嗎?”
楊毅冷靜下來,平息道:“皇兄確實有大才,兒臣知道了。”
“唉,也不知道你是不是真明白,去吧,封王大典就要開始了,千萬別誤了時辰。”
“是。”楊毅拱手告退。
皇後的眸子裏充滿了擔憂,卻無法插手。
“吉時已到!”
眾臣雲集,妃子盡在。宣旨太監向祭台念著祝詞福語。商帝也在此時走上了高台,和他一起的還有楊毅。
“二皇子楊毅,勤勉好學,通曉名經,有好學之德。聞洛陽近日忽降祥瑞,是以勉皇族子孫,遂擇以良辰吉日,行封王大典。”
“二皇子楊毅聽封!”
楊毅莊重的跪在祭台麵前,望著商帝端起王玉,內心澎湃。
“勤讀文書、孜孜不倦,是為文德;卓爾不凡、心係家國,是為平天下之行。特敕封二皇子楊毅為文平王,賜四爪蟒袍、親王佩玉、四駕車騎,賜劍履上殿、朝會不拜。”
楊毅叩謝聖恩,滿是期待的等著王玉的授予。
“毅兒,你從今往後就是親王了,你要和曠兒攜手並進,一文一武,光我大商。”商帝和藹的將王玉交在了楊毅的手上,封王大典完成。
楊毅此時百感交集,唯有謝恩道:“兒臣叩謝父皇,日後定當勤勉學習,不負父皇重托。”
商帝讚許的點了點頭,示意大典完畢,群臣恭賀道:“臣等參見文平王殿下!”
群臣中為首的丞相李彥卻板著臉,嘀咕道:“文平王、武成王,文武豈能和?”